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反语的属性同一性解析

发布时间:2017-07-05 14:11

  本文关键词:反语的属性同一性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同一性 属性连通迁移 反语


【摘要】:反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和交际手段广泛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认为反语是一种拥有独特性质的一种语言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对反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从文学修辞角度,有的从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对反语的修辞、结构和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为了更好地对反语进行解读,在先前的反语理论基础上,本文尝试以“同一性”原理为总体纲领,以认知属性操作为具体模式,从话语的属性与其表达式相反的角度重新审视反语中的具体操作模式。本文遵循莱布尼茨“同一性”原则对反语现象做出推陈出新的分析和解释。本文针对反语在哲学层面“同一性”和认知层面研究的匮乏,提出反语生成和解读完全可通过符合莱布尼茨的同一性深入剖析,即唯有两事物能够任意相互替换却不改变其真值时,它们才是同一的。本文将该原则用于解释反语意义的同一,且说明反语是认知属性连通迁移解析模式。反语通常是语言表达式和其所指属性相违背,推理需要将属性和表达式进行“统一”概念操作,即属性迁移到语言表达且与之连通共同得出特定语境话语含意的过程。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对本研究的背景、问题和研究目的分别做了论述,然后又对研究的假设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为理论框架和文献综述。在第二部分作者首先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简单描述,探讨了格式塔理论和莱布尼茨同一性原理,把他们做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国内外反语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一些代表性理论研究的优缺点。为本文对反语的研究提供理论平台和依据。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这部分,反语被看作是一种认知语用现象。作者对反语的认知特点做了分析,通过分析语例构建了反语认知模型。然后在第五部分,讨论了语境对反语的影响。最后,在第六部分对本研究的意义和不足做一简短的总结。
【关键词】:同一性 属性连通迁移 反语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问题10-11
  • 1.3 研究动因11-14
  • 1.4 研究假设和目的14-15
  • 第2章 理论框架和文献综述15-26
  • 2.1 理论框架15-20
  • 2.1.1 认知语言学纲要15-17
  • 2.1.2 格式塔理论17-19
  • 2.1.3 莱布尼茨的同一不可分辨原则19-20
  • 2.2 文献综述20-26
  • 2.2.1 反语国外研究20-23
  • 2.2.2 反语国内研究23-26
  • 第3章 研究方法26-28
  • 3.1 研究方法26-27
  • 3.2 语料来源27-28
  • 第4章 研究结果28-39
  • 4.1 反语是认知语用现象28-29
  • 4.2 反语的标志性特征:既反向又同一29-33
  • 4.3 反语的意向性特征:形似神不似33-35
  • 4.4 反语的同一化性模型:属性连通迁移35-38
  • 4.5 本章小结38-39
  • 第5章 讨论39-40
  •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渊;从《正名》看荀子的语言认知意识[J];语言研究;2004年03期

2 曹志希,陈友良;语言认知结构的基本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姜晖,成晓光;从语言认知的角度看待批判语篇分析——《批判语篇分析与语言认知》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4 韩晓方;;溯因法与语言认知:以语言理论的建构为例[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5 许先文;;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吕爱红;戴卫平;;现实·认知·语言[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程琪龙;语言认知和隐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齐振海;王义娜;;中西语言认知思想探源[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11期

9 薛清;;语言认知发展与网络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陈颖秀;;浅谈右利手执笔方式与语言认知实现[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环海;郑元林;;语言机制与脑区功能的动态结构分布关系述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晓林;;语言认知与脑科学[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柴方圆;;从符号系统理论观点看语言认知机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光明网记者 辛忠;不该用不文明的语言讨论文明话题[N];光明日报;2012年

2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从语言障碍 探索语言认知及其神经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静 王明辉 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从彻底诠释看语言的限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本版编辑 周昌乐 张小军 杨小璐;认知科学的多学科探索[N];光明日报;2006年

5 魏然 本报记者 赵琳;近一成学龄前儿童患语言障碍症[N];哈尔滨日报;2010年

6 梁人;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究竟何在[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杰辉;语言信息加工的认知控制及其神经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兰霞;语言文化同构视角下的涵义空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O-知音;俄语人称范畴的文化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媚;美国加州《英语语言发展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牛连勃;反语的属性同一性解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娟;试论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宇;与“手”有关的语言定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蔡韦龄;CFS效应下中英双语者语言与自尊的相关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唐飒飒;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俄语观念词“любовь”[D];吉林大学;2009年

7 冯宇;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先例现象[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8 洪丽莹;输出及自发注意语言形式对二语习得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璐;婴儿早期语言理解与表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敏书;俄罗斯民族“дopora”观念的语言文化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2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22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