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副词“倒”“并”“也”的篇章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08:17

  本文关键词:副词“倒”“并”“也”的篇章语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意外性 语义场 副词 衔接


【摘要】:本文基于语义场理论和篇章衔接理论,从意外性语义角度出发,选取“倒、并、也”三个意外性副词为研究对象,探究它们在连接意外性语义时,在语义与表达机制方面的异同之处。本文首先通过词汇大纲和汉语教材,筛选出教学中常用的意外性副词,从中选取了“倒、并、也”这三个汉语中常用但留学生理解和掌握并不充分的词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与可取之处,结合出自语料库、词典和以往研究文献的例句,逐一分析了“倒、并、也”的典型意义以及个性意义,基本形成了在不同意义下各自的表达机制,并归纳出语义控制条件,同时为三者的对比考察打下了基础。最后,在对“倒、并、也”的典型意义与个性意义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将三者表意外的情态义加以综合考察,区分相似的情态语义及细微差别。分析结果表明,在表达意外性语义时,“倒、并、也”的典型意义基本相似,但“并”的客观性较强,“也”则偏于主观,且含有委婉语气,而“倒”的使用范围最广。在个性语义方面,“并”和“也”都含有辩驳的语义,“倒”和“也”可以用于让步,但是表达的机制有所不同。本研究突破了以往语义场理论仅用于实词的研究视野,将副词“倒、并、也”纳入意外性语义场,进行微观研究,研究成果将为课堂教学和教材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意外性 语义场 副词 衔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1 研究缘起10-12
  • 1.2 意外性语义场12-18
  • 1.2.1 语义场理论的启迪12-13
  • 1.2.2 意外性副词语义场13-16
  • 1.2.3 篇章衔接理论的延展16-18
  • 1.3 研究综述18-21
  • 1.3.1 意外类篇章衔接词研究18-19
  • 1.3.2 “倒”的研究综述19
  • 1.3.3 “并”的研究综述19-20
  • 1.3.4 “也”的研究综述20-21
  • 1.4 语料来源21-22
  • 1.5 研究思路22-23
  • 第二章 副词“倒”的篇章语义分析23-39
  • 2.1 前人观点概述23-24
  • 2.2 “倒”的典型意义24-27
  • 2.2.1 典型意义与个性意义的界定24-25
  • 2.2.2 “倒”的典型意义分析25-27
  • 2.3 “倒”的相反义27-32
  • 2.3.1 显性相反义27-28
  • 2.3.2 隐性相反义28-32
  • 2.4 “倒”的相对义32-35
  • 2.4.1 “倒”位于后项32-34
  • 2.4.2 “倒”位于前项34-35
  • 2.5 “倒”的让步义35-37
  • 2.5.1 “倒”的让步义分析35-36
  • 2.5.2 “倒”前后项语义关系36-37
  • 2.6 小结37-39
  • 第三章 副词“并”的篇章语义分析39-52
  • 3.1 前人观点概述39-40
  • 3.2 “并”的典型意义40-45
  • 3.2.1 “语气观”的弊端41
  • 3.2.2 “并”的典型意义分析41-43
  • 3.2.3 “并”句预设的表达形式43-45
  • 3.3 “并”的申辩义45-48
  • 3.2.1 与证实类等语气副词搭配46
  • 3.2.2 与证实类动词搭配46-47
  • 3.2.3 与实证类小句连用47-48
  • 3.4 “并”的确认义48-49
  • 3.5 小结49-52
  • 第四章 副词“也”的篇章语义分析52-63
  • 4.1 前人观点概述52-53
  • 4.2 “也”的典型意义53-58
  • 4.2.1 关于主观性55-56
  • 4.2.2 关于委婉语气56-58
  • 4.3 “也”的辩驳义58-59
  • 4.4 “也”的评价义59-60
  • 4.5 “也”的让步义60-61
  • 4.6 小结61-63
  • 第五章 “倒”“并”“也”的篇章语义考察63-69
  • 5.1 “倒”“并”“也”的语义相似性63-65
  • 5.1.1 显性表达对比63-64
  • 5.1.2 隐性表达对比64-65
  • 5.2 “倒”“并”“也”的语义差异性65-67
  • 5.2.1 “倒”的特异性——相对义65
  • 5.2.2 “并”的申辩义与“也”的辩驳义65-66
  • 5.2.3 “倒”与“也”的让步义66-67
  • 5.3 小结67-69
  • 总结69-71
  • 参考文献71-75
  • 后记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艳萍;;浅析俄语反义语义场中的形容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霍生玉;陈建初;;语义场的古今演变——对“吃喝”义场演变轨迹的探析[J];求索;2009年08期

3 张雪;刘清娟;;语义场框架下对汉字“升”的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1期

4 李雅莉;;框架语义模式与语义场在词义区分中的异同[J];海外英语;2010年04期

5 孙琳琳;;浅谈语义场及其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3期

6 王悦;;俄语语义场划分的原则与类型[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4期

7 陆尊梧;语义场浅谈[J];学习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05期

8 Б.И.Косовский;成立中;;研究语义场的数量方法[J];国外语言学;1982年04期

9 梅家驹 ,竺一鸣 ,高蕴琦 ,殷鸿翔;语义场和语义体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10 王福堂,王洪君;从“实心馒头”到“淡面包”再到“淡包”——语词语义场归属变化一例[J];语文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建民;;英汉经贸词语语义域对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2 王幼明;孟利魁;李长利;;NBA语言中的词汇语义场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吴哲;;论俄语词汇-语义体系的层级结构单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演讲人 鲁枢元;奇特的汉字“风”[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姜兴鲁;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吴林静;基于语义场模型的学科资源聚类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和珠拉;汉蒙常用饮食动词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张晓丽;“停止”类动词语义场的历时演变[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陈柳;东汉“行走”语义场及演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赵娜;语义场在科技英语“次技术词”翻译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珍玲;审美语素“逸”的语义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翟希钰;汉语“愤怒”类语义场核心动词演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7 龚赞;从功能语法角度研究现代俄语中表原因意义的结构(兼与汉语对比)[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秀雅;副词“倒”“并”“也”的篇章语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小雨;汉、英“死亡”语义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华;时间语义场的跨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9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29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