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上古汉语“者”的所谓自指标记功能再议

发布时间:2017-07-08 17:25

  本文关键词:上古汉语“者”的所谓自指标记功能再议


  更多相关文章: 转指 自指 上古汉语


【摘要】:本文对上古所谓自指标记"者"构成的"者"字结构的句法分布作详尽的描写,并探讨其语法意义及来源,认为这些"者"的语法功能可分三类:语气词,在表判断或解释的句子中充当话题标记,条件小句后和时间名词后的"者"是由此而生的;助词,附着在"数+名"或部分"所"字结构后,表强调或确定指称;在"有+NP+者"格式中是转指标记的扩展用法。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转指 自指 上古汉语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古汉语无标记指称化现象研究”(12CYY041)资助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朱德熙(1983)提出“者”在上古有转指标记和自指标记功能。转指标记的用法如:(1)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襄31》)(2)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论语?里仁》)(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孟子?梁惠王下》)这些“VP+者”格式虽然VP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洪伟;;《左传》中动词“谓”的语义和句法特点[J];长江学术;2008年02期

2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3 姚振武;关于自指和转指[J];古汉语研究;1994年03期

4 袁毓林;“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梅洁;;浅析赵岐《孟子章句》中关于谓词转指的注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李明;古代汉语教学中“者”“所”问题的处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安志伟;;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产生途径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赵彩红;;“烙饼”类同形异构复合词“潜标记”转指的认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袁本良;“者”“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J];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李振中;肖素英;;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来源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8 刘利;;“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张新红;刘锋;;汉语词根词缀化[J];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戴婷婷;浅析汉语名词化现象[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敏之;;“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姚X/;《春秋公羊传》词_Y、语法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李秀娟;《吕氏春秋》形容词转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贾丽;现代汉语“有”字连谓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洪丹凤;基于语料库的名转动词现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美霞;《庄子》谓词转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方佳茹;《新编五代史平话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包荷;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研究SOLAS公约中的名词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朱闰;定语标记“之、底、的”的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2 朱德熙;;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J];方言;1993年02期

3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鸿音;番汉对音和上古汉语[J];民族语文;2003年02期

2 罗琦;《诗经》中的“木”字和“琼”字——兼说上古汉语中的大名冠小名语序[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2期

3 时良兵;也谈上古汉语的“夺+之+名”结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4 孙玉文;从“闻”“见”的音变构词看上古汉语有被动构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徐世梁;;从音变过程看上古汉语与藏语的元音对应[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1期

6 秦敏;;上古汉语变声构词研究述评[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陈仕益;;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二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毛志刚;;上古汉语复音因果关联词语[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李方桂;叶蜚声;;上古汉语的音系[J];语言学动态;1979年05期

10 С.Е.Яхонтов;叶蜚声;陈重业;杨剑桥;;上古汉语中的复辅音[J];国外语言学;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逄方慧;;试论上古汉语“于”、“於”的发展及其用法——以出土文献为材料[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罗智光;;试论古无次清音[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常治国;;在《中国楹联学概论》研讨会上的发言[A];《中国楹联学概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迎泽;上古汉语及物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2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上古汉语“道路”类词语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2 胡明珠;上古汉语方位词所涵尊卑观念解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志刚;上古汉语因果连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孙冬妮;上古汉语助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丽;上古汉语颜色词概述[D];四川大学;2007年

6 霍文杰;上古汉语“在”词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芳;《陈书》连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罗涛;上古汉语名源动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9 达正岳;上古汉语数量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范妍南;中古小说中的判断句[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535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35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c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