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洛特曼符号学中的二元对立

发布时间:2017-07-17 14:26

  本文关键词:洛特曼符号学中的二元对立


  更多相关文章: 洛特曼 苏俄符号学 二元对立 去黑格尔化


【摘要】:洛特曼符号学从意义和符号的联系入手,将二元论作为符号系统建构的手段,在思维方式上主张二元平等,异质同晶,同时共存,主客相融,二元演化为多元,对立生成对话,由此颠覆同一,倡导差异,完成"去黑格尔化"进程,推动新一轮文论创新。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关键词】洛特曼 苏俄符号学 二元对立 去黑格尔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2XJC75100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CZW10)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在英美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之后,如何摆脱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去黑格尔化”是当下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对黑格尔的清算,最为鲜明的莫过于瓦解整体的后现代主义。如德里达采用双重游戏,借用解构工具,颠覆主客二分的等级体制,对二元对立进行彻底清除。但后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尤·米·洛特曼;李默耘;;文艺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J];文化与诗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维保;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陈文忠;;文学是人学,文论即人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王坤;西方现代美学的终结——塔尔图学派与洛特曼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吴曼;;《远大前程》的结构主义浅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自忠;陈平辉;;互文性与意义增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李剑锋;;走出传统文学史写作的困境[J];东方丛刊;2007年02期

8 单小曦;;关系性思维·历史主义·场域理论——谈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东方丛刊;2007年04期

9 时胜勋;;地缘文明视角与当代东亚文论[J];东方丛刊;2008年04期

10 杨矗;;论文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赵卫东;妇女身体:作为“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5 张荣翼;冲突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6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7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8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康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小杏;从接受美学看朱自清散文英译中的意境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燕红;叙事学视野下的情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静;胡风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观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金钱伟;文学是人学的审美回归—钱谷融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哈斯;蒙古族民间故事叙事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倪方娇;《外国小说欣赏》课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丹寅;论文学鉴赏的主体介入[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彬;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J];俄罗斯文艺;2003年03期

2 卡拉威·库尔;王永祥;;洛特曼在意指过程模式化方面的遗产[J];俄罗斯文艺;2012年03期

3 李薇;;洛特曼符号学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刘增美;方法的探索:洛特曼理论体系的内外之间——读《结构文艺符号学》[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5期

5 王铭玉;;符号的模式化系统与符号域——洛特曼符号学思想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6 李薇;;“文学研究中的哥白尼革命”:国内洛特曼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萧净宇;洛特曼符号学-美学阐释中艺术文本的特色[J];俄罗斯文艺;2005年02期

8 耿海英;接受与研究:洛特曼符号学在中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郑文东;;符号域的空间结构——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研究视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薇;;洛特曼与苏俄文论变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康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54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54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