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国际通识课程中文化因素影响下动词的比较学习——以吃喝类动词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30 07:25

  本文关键词:国际通识课程中文化因素影响下动词的比较学习——以吃喝类动词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吃喝动词 汉英对比 文化差异 形成原因


【摘要】:国际通识课程中动词的学习是语言交流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汉词汇在词义内涵上具有复杂的民族文化差异,探寻分析其文化差异,归纳解释造成其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国际通识课程中词汇教学应特别重视的。本文主要对汉英吃喝类动词的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外事学院;
【关键词】吃喝动词 汉英对比 文化差异 形成原因
【基金】:2014年西安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4IN37)的成果作品;课题:西安“留学经济”背景下汉语言文化专业国际通识课程开发研究
【分类号】:H146.1;H314.1
【正文快照】: 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息息相关。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国际通识课程的教学与文化因素的教学必须紧密相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克服他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障碍,以期使我们的国际通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丽新;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2 吴蕙;;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芳玲;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昶;北岛海外散文创作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袁盛财;井上靖与中国[D];湘潭大学;2002年

3 王斌华;文化习得与语言习得: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壮飞;中国目前市场营销问题的伦理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玉颖;第二文化习得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6 徐姗姗;从互文性角度看视觉文化对翻译的解构[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郁倩云;论汉字与标志设计[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年

8 张翎;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郝然;汉英吃喝类动词文化因素比较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加;;高等医学院校综合性通识课程内容的构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06期

2 梅晶;;设计概论通识课程的教育现状和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13年10期

3 曲香竹;;浅析新形势下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艺术教育;2014年04期

4 包晓峰;;全球化语境下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刍议[J];大家;2012年15期

5 李会春;十所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徐惠冬;王建坡;;强化艺术教育通识课程 培养德艺双馨的军事文艺人才[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郑艳林;;论高校通识课程的构建原则[J];文学教育(上);2012年09期

8 赵晓华;;历史类通识课程的意义、目标及方法[J];黑龙江史志;2010年17期

9 王静爱;余瀚;;大学地理通识课程的理念与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遥感区域”通识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8期

10 左岩;;高校文化遗产通识课程的教学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艺霖;;工科类高校本科通识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 温儒敏;通识课程不能满足于“知识拼盘”[N];光明日报;2013年

2 黄大路 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部;构建涉外高校通识课程体系[N];组织人事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任敏;清华教改:本科大拓通识课[N];北京日报;2014年

4 武汉大学 冯惠敏;提高大学通识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5 王达三;何不在通识课程中延续经史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雷天邋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甘阳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孙向晨;素以为绚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上海大学教授 浦家齐;让大学生走近哲学[N];解放日报;2012年

8 记者  姜澎;院士执教通识课最受欢迎[N];文汇报;2006年

9 陈洁;莫让通识教育缺席(下)[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洪春生;让学生自己当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2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肃婷;大学通识课程评价初探[D];汕头大学;2007年

4 刘小兰;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内容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梁海霞;陕西省普通高校通识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裴利娜;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政策变迁研究(1978-2011)[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任小漫;山东省普通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卉;面向工科专业本科生的通识课程教与学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白兆锋;西藏大学通识教育实施及通识课程构建可行性研究[D];西藏大学;2012年

10 许大雁;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3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93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0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