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英汉嗅觉形容词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20:13

  本文关键词:英汉嗅觉形容词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嗅觉 英汉嗅觉形容词 语义成分


【摘要】:嗅觉是人类的基本感觉之一,各种语言里都有丰富的嗅觉形容词(也有人称“气味词”)。嗅觉形容词是指表示嗅觉器官闻到的气味性状的形容词。本文仅选择几组典型的汉英嗅觉形容词‘'fragrant"/“香”、"fishy"/“腥”、“foul/“臭”、"sour"/“馊”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借助汉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等工具书整理收集词义,运用词汇语义学、对比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理论找出两种语言中嗅觉形容词共有的词汇意义,并试图解释说明。在全面统计COCA, CCL相关语料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系统分析了汉英嗅觉形容词词义隐喻认知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其词义隐喻认知方式的共性和个性特点。从对“fragrant"/'‘香”、"fishy"/“腥”、'foul"/“臭”、'sour"/“馊”四组基本嗅觉形容词的语义对比结果来看,主要可以得到两方面的结论:方面,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机制、嗅觉器官和相同的经验体验,英汉四组基本嗅觉形容词有着大致相同的基本义,英语除fragrant.smelly、sour外,表示嗅觉多使用词组,如“腥”用偏正词组‘'fishy smell"来注释,意为“鱼的气味”膻也用词组"odor of sheep or goats"来注释,意为“山羊的味道”。另-方面,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决定了英汉语使用者不同的思维方式,有时对同一事物却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在语言表达上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英汉嗅觉形容词词义隐喻过程及特点。我们认为:(1)汉英语中,四组嗅觉形容词基本义存在对立关系,而汉语中嗅觉形容词其引申义更加广泛(2)嗅觉形容词除了描述生理现象,也可以引申到心理现象,可以由具体域映射到抽象域。由最初的生理意义衍生出心理和情感意义,是人类思维方式由具体到抽象的体现。从范畴成员对应关系、语义成分分析法、隐喻用法等角度,对汉英两种语言嗅觉形容词展开对比,一方面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嗅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促进英汉语互译,另一方面可丰富嗅觉形容词跨语言对比的研究,加深对汉英两种语言以及中西两种思维方式的理解。
【关键词】:嗅觉 英汉嗅觉形容词 语义成分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H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ct5-9
  • 1. 绪论9-13
  • 1.1 本研究的范围与内容9
  • 1.2 研究现状9-11
  • 1.3 现有研究不足11-12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
  • 1.5 研究方法12-13
  • 2. 英汉嗅觉形容词概述及相关理论13-17
  • 2.1 英汉嗅觉形容词概述13-14
  • 2.1.1 嗅觉与嗅觉词13
  • 2.1.2 英汉嗅觉形容词的界定及分类13-14
  • 2.2 相关理论14-17
  • 2.2.1 义素成分分析法14
  • 2.2.2 原型范畴理论14-15
  • 2.2.3 隐喻理论15-17
  • 3. 英汉嗅觉形容词语义对比分析17-42
  • 3.1 英语“fragran”和汉语“香”17-23
  • 3.1.1 英语“fragrant”义项分析17
  • 3.1.2 汉语“香”义项分析17-20
  • 3.1.3 英语“fragrant”与汉语“香”语义对比分析20-23
  • 3.2 英语“fishy”和汉语“腥”23-28
  • 3.2.1 英语“fishy”义项分析23-24
  • 3.2.2 汉语“腥”义项分析24-25
  • 3.2.3 英语“fishy”与汉语“腥”语义对比分析25-28
  • 3.3 英语“foul”和汉语“臭”28-35
  • 3.3.1 英语“foul”义项分析28-29
  • 3.3.2 汉语“臭”义项分析29-31
  • 3.3.3 英语“foul”与汉语“臭”语义对比分析31-35
  • 3.4 英语“sour”与汉语“馊”35-39
  • 3.4.1 英语“sour”义项分析35-36
  • 3.4.2 汉语“馊”义项分析36-37
  • 3.4.3 英语“sour”与汉语“馊”语义对比分析37-39
  • 3.5 小结39-42
  • 4. 英汉嗅觉形容词衍生过程对比分析42-49
  • 4.1 英语“fragrant”和汉语“香”词义衍生过程对比分析42-43
  • 4.2 英语“fishy”和汉语“腥”词义衍生过程对比分析43-44
  • 4.3 英语“foul”和汉语“臭”词义衍生过程对比分析44-47
  • 4.4 英语“sour”和汉语“馊”词义衍生过程对比分析47-49
  • 5. 结论49-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瑶;郭兰英;;简议语义成分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凌德祥;;语义成分分析的理论与辞典的释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彭利贞;;论语义成分的溢出与隐入[J];语言科学;2004年05期

4 吕f^;;夸张的语义成分和类型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邱庆山;;歧义句“连N也V”中N的“语义成分同词”类型考察[J];理论月刊;2008年12期

6 朱彦;;语义成分、意义的结构及释义语言研究的价值[J];辞书研究;2010年06期

7 侯向群;翻译活动中的语义成分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1996年03期

8 李元厚;情感和语言里的情感语义成分[J];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9 彭玉海;谈语义成素的隐现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2004年02期

10 颜红菊;;复合词语义成分的符号实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毅;亢世勇;孙茂松;孙道功;;基于奥运语料的语义成分标注规范[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2 刘金凤;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刘金凤;;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积家;韩劢;陈俊;;大学生亲属性词概念结构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许小星;亢世勇;孙茂松;刘金凤;;语料库语义成分标注的若干问题[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晓;英汉嗅觉形容词对比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毅;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句子语义成分研究[D];烟台师范学院;2005年

3 齐龙飞;英汉同指名词内在语义成分差异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郑双;“Bright”和“明”,“Dark”和“暗”的语义延伸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宋莹莹;英语短语动词语义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6 金美艳;英日汉朝“心”构成的复合词对比分析[D];延边大学;2013年

7 崔宇;英汉致使动词语义特征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8 文阳;英汉触觉形容词语义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9 叶常青;析评《红楼梦》中“笑道”的翻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95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95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