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中国现代文学考研科目_中国现代文学中肺结核的浪漫隐喻与消解

发布时间:2016-11-05 10:02

  本文关键词:疾病的隐喻与中国现代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宁波大学》 2009年

中国现代文学中肺结核的浪漫隐喻与消解

陈艳烽  

【摘要】: 从作家的病与身体出发,文学可以视为作家个人的“疾病体验诗学”,进而被赋予更为现实的社会疗救功能。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关肺结核书写的梳理,对肺结核的隐喻主题及其被遮蔽的意义做出阐释,进而探讨从肺结核如何发展出一套有关隐喻的浪漫化书写和消解的变迁轨迹。 一直作为隐喻的修饰物所复杂化的肺结核,虽病灶凶险,其特殊的发病症状却与浪漫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在郁达夫、丁玲、穆时英、张资平等作家笔下,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肺病患者的审美之心卷土重来,结核病与叛逆的个性、压抑的激情、病态的美感、忧郁的情思、浪漫的死亡相联系,成为张扬浪漫特色的重要符码。疾病的浪漫隐喻主题与零余者主体的艰难创生、无路可走的女性解放、革命和恋爱之间的艰难穿行、都市男女的性爱风景相勾连。而在鲁迅、巴金等现实主义作家笔下,肺结核的叙事大都是作为病态社会的隐喻加以使用,以病体和疾病的抗争暗示个人与社会的对抗性关系,肺结核直面生存的苦难,隐喻病弱的国家、蒙昧的国民,成为阴暗社会现实的自我表达。 现代文学中的肺结核,总是被当作一种更加深层的病症来解读,在文学的审美建构下,肺结核不仅规定着一系列的症状和隐喻,也引进了对疾病的诊断,激发我们对文学中肺结核既被赋予意义又最终被消解意义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当肺结核在社会中四处蔓延,患者的身体不断被结核病菌所侵蚀,世界被焦虑和绝望所困扰,民族国家的精神状况也令人心忧。最终,肺结核逐渐丧失了各种环绕其上的浪漫色彩,直面国民和民族的精神状态,既是对患者个人主体的诊断,也成为国体状况的寓言。随着肺结核的可以治愈和新中国的建立,肺结核作为文学隐喻也逐渐从文学视野中消失,最终到达了这个传统的尾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1 肺结核患者的长廊8-13
  • 1.1 疾病诗学与家国隐喻8-9
  • 1.2 作为症状的肺结核:一个时代的文化语言9-13
  • 2 与浪漫结缘:罹患肺结核的审美意义13-24
  • 2.1 激情的燃烧与压抑:罹患肺结核的心理病因13-16
  • 2.2 重铸自身的两难处境:时代病患者的感伤叹美16-18
  • 2.3 噬血的狂欢:绝望疾病引发的叛逆反抗18-21
  • 2.4 爱和美的联姻:病态美的偏执推崇21-24
  • 3 现代文学中肺结核的浪漫隐喻主题24-38
  • 3.1 沉沦与救赎:零余者主体的艰难创生24-27
  • 3.2 往何处去:内外交困,,无路可走的女性解放27-30
  • 3.3 疾病的技术:革命与恋爱之间的艰难穿行30-33
  • 3.4 性爱风景线的调味剂:欲望都市的堕落归因33-38
  • 4 中国现代文学中肺结核浪漫隐喻的消解38-46
  • 4.1 药与孤独者:疗救的艰辛与启蒙意义的消解38-41
  • 4.2 现实吞噬浪漫:最后一位肺病患者的溃败41-46
  • 5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在学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桂婷;;噬血的狂欢——试论现代小说中肺病意象的隐喻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传敏;;《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以“五四”小说中的性爱主题为参照[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3 吴晓东;;一片被蚀而斑斓的病叶——疾病的文学意义[J];书城;2003年04期

    4 唐小林;欲望、沉沦与救赎——郁达夫伦理心态研究之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丁琪;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意象”探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5期

    6 黄子平;革命·性·长篇小说——以茅盾的创作为例[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3期

    7 南帆;文学、革命与性[J];文艺争鸣;2000年05期

    8 姜彩燕;;疾病的隐喻与中国现代文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吴晓东;;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3期

    10 苗强;;卡夫卡的“疾病”[J];艺术广角;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琳;;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钱雯;;历史与人:鲁迅小说的两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鞠楠;;从“跳舞场”到“后花园”——穆时英小说现代意识与古典情怀的交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明秀;;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发展及其现代性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谢昭新;论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批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黄静;穆时英现代都市小说的意象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方维保;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叙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凤媛;启蒙话语遮蔽下的现代生存叙事——关于《故乡》的一种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刘传霞;;时代女性的叙事与性别——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叙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王烨;;1920年代革命小说的叙事类型及逻辑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广;;历史还原·文体选择·审美接受——谈李劼人《大波》辛亥书写的得与失[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王彬彬;;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向荣;;地方性知识:乡土文学抵抗“去域化”的叙事策略——以四川乡土文学发展史为例[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郝明工;;简论二十世纪上半叶巴蜀作家群的区域文学书写[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6 冯雷;;“佳期已过”的记录与慨叹——论王夫刚的诗[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朱寿桐;;创造社文学的情绪写实主义特征——兼论郭沫若创作的写实倾向[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游克绪;;两位藏书家 一段感人情——记郁达夫与廖元善[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倩;王鲁彦小说中的乡民性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冬梅;郁达夫《故都的秋》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媛;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易丹;《嚎叫》或圣·金斯伯格的庄严弥撒[J];读书;2001年05期

    2 田晓菲;半把剪刀的锐锋[J];读书;2004年04期

    3 陈方竞;关于“道德主义”问题——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01期

    4 吴晓东;;一片被蚀而斑斓的病叶——疾病的文学意义[J];书城;2003年04期

    5 王予霞;疾病现象的文化阐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6期

    6 彭小妍;性启蒙与自我的解放——“性博士”张竞生与五四的色欲小说[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4期

    7 黄子平;革命·性·长篇小说——以茅盾的创作为例[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3期

    8 叶舒宪;文学治疗的原理及实践[J];文艺研究;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梅红;也谈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马》[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5期

    2 贺昌;从符号到隐喻──以《弃妇》为例对现代诗作结构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姜玲;语言的隐喻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李庶琦;英汉隐喻互译中的对应问题[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S1期

    5 刘耘华;“游戏”与“对话”:隐喻的诠释学[J];国外文学;2001年01期

    6 贾志高;隐喻语言理解的语用和心理语言学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黄祖江;作为概念和语言形式的“隐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蒋国学;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耿艳梅,阮红梅;也谈隐喻翻译的合成理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10 王晓惠;旧识与新知——谈隐喻的词语创新功能[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卓卫;高翠南;马舜英;吴金瑶;黄娥林;;不同“跨区域转诊”模式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心静;程小星;曹志红;蒋静;杨秉芬;刘艳华;;肺结核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检测分析[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3 李同霞;;儿童肺结核诊治体会——附4例典型病例[A];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吴俐健;邹博;吴立华;贾本智;王笑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程爱琼;李利敏;胡亚茹;;肺结核患者家属肺结核知识的认知及需求调查[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陈秀萍;刘蓉;崔建丽;关艳敏;邢丽华;刘聪;;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35例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杜娟;董亚琼;邓冰;唐筑灵;何燕;;肺结核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贾本智;方继承;;肺结核患者血清锌水平检测和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李峻;李卫彬;刘小秋;李雪;张慧;姜世闻;;433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需求的调查分析[A];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昕儒;;二三九厂职工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及其分析[A];第二十六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九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喀什地区肺科医院 刘振江;[N];喀什日报(汉);2009年

    2 张伟;[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河北省石家庄市疾病控制中心 张青剑;[N];健康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孟民;[N];宝鸡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李云;[N];北京日报;2011年

    6 记者 孙刚 实习生 陈宇;[N];解放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青;[N];文汇报;2011年

    8 记者 杨金凤 通讯员彭云飞;[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1年

    9 主任记者 叶青;[N];沈阳日报;2011年

    10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 曹彬 巫琳 谷丽;[N];健康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静;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外周血免疫学特征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3年

    2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刘义;IFN-γ、IL-17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诊断和疗效评价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1年

    5 罗茂红;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6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7 贺天平;量子力学模态解释及其方法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宗守云;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娟;《国风》中的隐喻运用和《诗集传》中的隐喻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孟庆亮;隐喻:通向未知域的桥梁[D];东华大学;2005年

    3 许芃;《庄子》隐喻、转喻造词的认知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4 彭玉康;现代汉语通感的句法、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龙帅;英语隐喻的语言学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周琳;英汉名动转用的认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李素峰;英汉报纸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丁薇;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鹏;奥基弗绘画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田旭;英汉人体隐喻化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疾病的隐喻与中国现代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5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