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申报》的失实报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4:24
【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被誉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杂详实,“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自1872年创办以来,《申报》就以商业报纸的形态,进入正处在启蒙阶段的报业市场,以新颖别致的形式、生动风趣的内容以及平易近人的语言,受到欢迎。《申报》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创办之初就在《本馆告白》中提出“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在以后公开征求新闻稿件的告示中,更明确要求来稿应“讲求切实”,凡是投寄的新闻稿,“务将姓名住址另列一号,未具真实姓名,本报照例不能刊登。”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经营22年的《申报》高度关注这场战争,除了招延各地访员,还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转载或翻译外报等方式,不遗余力报道战况。尽管如此,《申报》的战争报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失实情节。《申报》战争报道失实情节类型多样,主要可分为细节失实、整体失实,以及使用文学语言造成的语言表述失实。造成《申报》新闻失实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方面,集权社会的信息控制是造成《申报》报道失实的罪魁祸首。清政府严禁记者随军采访,不向媒体发布战争公报,不允许商业报纸通过电报传递战争新闻,种种限制,使《申报》如同戴着镣铐的舞者,丑态百出。主观因素方面,报人素质的低下是《申报》最大的短板。在当时,新闻业被视为不名誉的行业,报馆主笔多是落魄文人,报界记者(当时称访员或访事人),多是由社会上的“探子”、“抄案”转化而来,他们没有敬业的态度,采访水平差,经常把道听途说、街头巷议之事,添枝加叶后凑成新闻,有的甚至凭空杜撰,造成新闻失实。尽管新闻失实频繁出现,但《申报》追求新闻真实的努力却从未放弃。这种努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失实发生前对报道进行反复核实,二是失实发生后,通过连续报道更正和补充前文的失实内容。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申报》的战争报道体现出了新闻整体真实的面貌。造成《申报》新闻失实的原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此方面有所建树,对今天的新闻实践依然有指导意义。在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盛行、舆论环境相对宽容、信息传播发达的今天,虚假新闻依然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耸人听闻,与100多年前的失实报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重新翻看《申报》的失实报道,对今天的新闻人或许也会有些许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1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兴元;马关议和时期的《申报》[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7期

2 王敏;;政府与媒体——晚清上海报纸的政治空间[J];史林;2007年01期

3 孙恩霖;;早期《申报》的新闻剱集者[J];新闻大学;1982年03期

4 戚其章;论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的外交策略[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学敏;早期《申报》与读者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1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41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c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