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肠道菌群与长链脂肪酸代谢关键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03:5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良的饮食习惯、运动过少等原因引发了许多疾病,很重要一部分是由脂质代谢紊乱引发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且对机体脂类代谢有显著影响。菌群与宿主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机体脂类代谢,但至今并未明确是哪些肠道微生物在代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从肠道菌群角度为预防和治疗这些脂质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膳食长链脂肪酸代谢是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代谢性疾病和营养密切相关,代谢途径包括:游离长链脂肪酸转运进入小肠细胞;小肠细胞中乳糜微粒的合成与分泌;乳糜微粒的降解。涉及的关键酶包括:(1)参与长链脂肪酸膜转运的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2)参与乳糜微粒合成与分泌的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MGAT2)、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3)乳糜微粒降解过程中所需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目前,肠道菌群与机体脂肪酸代谢酶表达的相关性鲜有研究,因此本课题研究了肠道菌群与长链脂肪酸代谢关键酶表达的相关性:1)研究了短链脂肪酸(SCFA)对3...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肠道菌群与长链脂肪酸代谢关键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乙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48h)

前脂肪细胞,丙酸


图 2-2 乙酸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 48 h) Effect of acetic acid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3T3-L1 preadipocy1 和图 2-2,当浓度小于 6.4 mM 时,各个分组与 C乙酸浓度在 6.4 mM 以下时,对 3T3-L1 前脂肪细mM 和 25.6 mM 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因此,乙全浓度范围内选取较大的浓度进行实验,故选取 3T3-L1 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胞经不同浓度丙酸处理后,MTT 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前脂肪细胞,丙酸,安全浓度,浓度


图 2-4 丙酸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 48 h)ffect of propionic acid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3T3-L1 preadipoc3,MTT 实验结果显示,当浓度低于 6.4 mM 时,各异。当浓度在 12.8 mM 和 25.6 mM 时,3T3-L1 前此,丙酸 24 小时的安全浓度是 0-6.4 mM。知,当浓度小于 6.4 mM 时,各个分组与 CK 组相比M 和 12.8mM 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因此,丙酸 。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选取较大的浓度进行实验,故选。3T3-L1 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胞经不同浓度丁酸处理后,MTT 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生态制剂调节便秘、腹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与产短链脂肪酸关键菌属的相关性[J]. 臧凯丽,江岩,孙勇,陈庆森,赵林森,赵培,崔文静,马新颖,闫亚丽.  食品科学. 2018(05)
[2]Gut microbiota and host metabolism in liver cirrhosis[J]. Makoto Usami,Makoto Miyoshi,Hayato Yamashit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5(41)
[3]膳食脂肪的餐后代谢与脂蛋白脂肪酶研究进展[J]. 黄海,米杨,田苗苗,郭雅萍,葛逸飞,李博杰,廖然.  食品科学. 2015(09)
[4]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 王生,黄晓星,余鹏飞,徐小涛,王一飞,刘莉,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4(08)
[5]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诊治进展[J]. 杨雪妹,吴允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04)
[6]肠道短链脂肪酸产生机制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 刘松珍,张雁,张名位,孙远明,魏振承.  广东农业科学. 2013(11)
[7]多黏菌素E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对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J]. 王宏刚,张伟,朱维铭,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2(02)
[8]高脂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刘雪姬,陈庆森,闫亚丽.  食品科学. 2011(23)
[9]新疆哈萨克族正常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结构特征分析[J]. 刘金宝,王烨,王长辉,胡梦颖,李建娥,刘晶,毛新民,李琳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05)
[10]电针对慢性复合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对海马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J]. 刘江杰,田玉娥,陈莉,李敏.  当代医学. 2009(12)

博士论文
[1]动物源膳食蛋白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朱莹莹.南京农业大学 2016
[2]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样性变化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D]. 蒋海寅.浙江大学 2015
[3]膳食n-3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病的关系及机理研究[D]. 郑钜圣.浙江大学 2014
[4]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小鼠肠道菌群改变与炎症反应的影响[D]. 乔艺.江南大学 2014
[5]抗生素诱导小鼠菌群变化与宿主代谢组相关性的研究[D]. 赵滢.华中科技大学 2013
[6]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 王婷婷.上海交通大学 2012
[7]3T3-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及其部分相关蛋白功能的研究[D]. 叶峰.中南大学 2011
[8]基因-脂肪酸交互作用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2型糖尿病易感性研究[D]. 黄涛.浙江大学 2011
[9]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人体代谢相关性的研究[D]. 王保红.浙江大学 2007
[10]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脂肪酸谱的研究[D]. 李霖.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固定化酶膜耦合法制备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D]. 张鹏.浙江工业大学 2016
[2]林可霉素干预大鼠“肠道菌群—宿主代谢”的相关性研究[D]. 林曼娜.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3]章鱼内脏中有效成分的综合利用及活性研究[D]. 郭正昭.浙江工业大学 2015
[4]不同长链脂肪酸在Caco-2细胞中转运及机制研究[D]. 徐俊科.华中农业大学 2014
[5]四环素胁迫下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及代谢毒理效应研究[D]. 尹金宝.南京大学 2014
[6]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人群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张培培.新疆医科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17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517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