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田鼠型鼠疫菌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内抗吞噬溶酶体的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21:54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在感染人和小鼠巨噬细胞后,对细胞吞噬溶酶体抵抗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胞内生存实验比较青海田鼠型鼠疫菌(Y.pestis 201)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能力差别,再分别用化学荧光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田鼠型鼠疫菌与人和小鼠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及其各阶段标志物Rab5、Rab7和Lamp1共定位的情况,然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田鼠型鼠疫菌感染的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吞噬溶酶体相关基因表达产物,如组织蛋白酶(CTSZ、CTSD)、AP1复合体(AP1S1)、Fe2+通道蛋白(MCOLN1)、Fe2+反向转运蛋白(Slc11a1)的表达情况,以比较田鼠型鼠疫菌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对吞噬溶酶体的抵抗能力差异。结果:胞内生存实验表明Y.pestis 201在U937来源的人巨噬细胞中生存能力较弱,32 h内被清除;但是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生存能力较强,32 h存活率约40%。化学荧光染色和免疫荧光实验表明:Y.pestis 201在U937来源的巨噬细胞中能够与溶酶体以及溶酶体各阶段标志物Rab5、Rab7和Lamp1存在共...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田鼠型鼠疫菌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内抗吞噬溶酶体的差异性研究


人和小鼠巨噬细胞对田鼠型鼠疫菌的粘附吞噬率比较

曲线,质粒,巨噬细胞,蓝色荧光


21图3.3 电转pBC-GFP质粒的Y. pestis 201鉴定(40×)Fig. 3.3 The identification of Y. pestis 201 transferred pBC-GFP plasmid (40×)3.1.3.2 Y. pestis 201 感染 RAW264.7 细胞和 U937 来源的巨噬细胞后在细胞内的生存情况细胞核经 Hoechst 染色后呈现蓝色荧光,绿色为 Y. pestis 201,Y. pestis 201以相同的感染指数同时感染人和小鼠巨噬细胞。由图 3.4 可见,Y. pestis 201 在人巨噬细胞中逐渐被清除,而在小鼠巨噬巨噬细胞中则形成可供 Y. pestis 201 复制的囊泡并能够长时间生存,不能被清除。结果与上述生存率曲线相一致。图3.4 Y. pestis 201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的生存情况(63×)Y-U937:Y

巨噬细胞,情况


图3.4 Y. pestis 201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的生存情况(63×)Y-U937:Y. pestis 201感染的人巨噬细胞;Y-RAW264.7:Y. pestis 201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Fig. 3.4 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Y. pestis 201 in human and mouse macrophages (6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H对磷脂膜中Slc11a1跨膜区二级结构和取向的影响[J]. 李建涛,齐海燕,李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01)
[2]青藏高原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危害性研究[J]. 陈虹,杨文,李富忠,蒋和柱,许光荣,李光清,严冬丽,罗志丹巴,段勇军,邓佳云,祝小平,汪立茂.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6(06)
[3]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遗传基础的研究和新生物型——田鼠型的提出[J]. 周冬生,童宗中,宋亚军,张玲,裴德翠,庞昕,韩延平,李敏,崔百忠,王津,郭兆彪,祁芝珍,金丽霞,翟俊辉,杜宗敏,王效义,汪建,黄培堂,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4(03)
[4]中国布氏田鼠鼠疫的发现与研究[J]. 樊振亚.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1995(03)
[5]布氏田鼠鼠疫不危害人类[J]. 樊振亚,罗运珩,王身荣,金玲玲,周祥,刘俊,张耀星,李凤.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1995(01)

硕士论文
[1]1910-1911年东北鼠疫及防治研究[D]. 王银.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9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559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