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卡夫卡式小说的艺术图式

发布时间:2017-03-18 21:09

  本文关键词:论卡夫卡式小说的艺术图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他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然而人们越是研究卡夫卡,却越搞不懂他;而越是搞不懂,就越要认真研究。卡夫卡在创作上具有多义性、难解性、无解性等特征,如同迷宫般让人难以捉摸,这种谜一般的叙事手段和写作技巧吸引了大批读者。卡夫卡在一种通俗易懂、简洁朴素的叙述语言风格下囊括了大量的时代信息,这些深不可测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意义和与时俱进的指涉功能。最重要的是,卡夫卡以一种独特的“卡夫卡式”写作方式书写了文学史上的不朽神话,他在给好友勃罗德的书信中就曾说过他所写的都将变成现实,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本选题主要从卡夫卡的生存体验出发,立足于文本分析,以卡夫卡式的典型作品为例,从荒诞、悖谬、梦幻这三种艺术特征切入,较全面地论述了卡夫卡式创作中荒诞与真实、悖谬与逻辑、梦幻与理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并进一步挖掘卡夫卡创作的内在机制及其美学和社会学意义和价值。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卡夫卡的民族身份和文学地位。要想读懂卡夫卡其人其作,必须对他的民族出身有精确的把握。关于卡夫卡的民族身份,众说纷纭。卡夫卡的民族身份是尴尬的,他不喜欢他的犹太出身,但是地道的犹太家庭出身使得他从小对犹太文化耳濡目染。卡夫卡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犹太文化的影子,这就注定他的犹太命运在劫难逃。尴尬的民族出身、复杂的社会背景、尖锐的父子冲突以及恐惧的生存体验使卡夫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学观,树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国内外学者普遍注意到卡夫卡作品中的犹太背景,将卡夫卡特有的艺术形式或写作方式称之为“卡夫卡式”,它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第二部分主要结合卡夫卡荒诞的生存体验,从荒诞与真实的辩证关系切入,研究卡夫卡创作中荒诞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卡夫卡作品中的荒诞情节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卡夫卡在创作中把荒诞与真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勾勒出一幅“整体荒诞、细节真实”的艺术境界。荒诞是卡夫卡艺术真实观的一种变形性表现,它与传统的真实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20世纪的文学现象。本章主要以《变形记》为例,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力求细致入微地阐释卡夫卡式小说“整体荒诞、细节真实”的艺术图式。第三部分是从卡夫卡悖谬的生存体验出发,对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思维进行研究。悖谬,类似于矛盾,是一种二律背反。悖谬本是一个哲学术语,但在卡夫卡笔下却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在卡夫卡笔下,悖谬既是一种艺术手法,又是一种美学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存姿态。卡夫卡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小到家庭、职业、婚姻,大到民族出身和生活背景,这一切都使他备感压抑,却又无处可逃。卡夫卡悖谬的生存体验必然会在其作品中反映出来,悖谬的逻辑思维几乎贯穿于卡夫卡的每部作品。然而,卡夫卡的作品并非缺乏或者没有逻辑,而是悖谬之中蕴含逻辑,这就足见卡夫卡在创作上的伟大之处了。本章主要对《饥饿艺术家》进行文本分析,进而探究卡夫卡式小说“表面悖谬、内含逻辑”的艺术图式。第四部分是从卡夫卡梦幻的生存体验入手,研究卡夫卡的梦幻艺术。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作是作家的“白日梦”,是欲望的升华。通过研究卡夫卡的梦幻体验可以窥视卡夫卡的内心世界及其创作机制。卡夫卡的神奇之处在于将梦幻与理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即他将理性以梦幻的方式呈现,而梦幻又一步步向理性越界,进而达到二者的合一。卡夫卡的作品是“梦与现实的交织”,他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卡夫卡通过描写他梦一般的庞大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类的潜意识领域,使人类看清了自己的真实处境。卡夫卡对梦幻手法运用最好的作品当推《乡村医生》,本章就以此为例来研究卡夫卡式小说“梦幻之中蕴含理性”的艺术图式。
【关键词】:卡夫卡 卡夫卡式 荒诞 悖谬 梦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21.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1-13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6
  • 第一章 卡夫卡的民族身份和文学地位16-30
  • 第一节 卡夫卡的民族身份16-20
  • 一、卡夫卡的社会背景16-17
  • 二、卡夫卡的家庭背景17-18
  • 三、卡夫卡的犹太身份18-20
  • 第二节 卡夫卡的文学地位20-23
  • 第三节 卡夫卡式23-30
  • 一、写作:卡夫卡式的终极拯救24-27
  • 二、Kafkaesque27-30
  • 第二章 荒诞与真实的辩证统一30-46
  • 第一节 荒诞与真实的艺术内涵30-34
  • 一、荒诞的艺术内涵30-31
  • 二、艺术真实观的内涵31-33
  • 三、荒诞与真实的辩证关系33-34
  • 第二节 荒诞:卡夫卡生存体验的艺术表达34-40
  • 一、卡夫卡荒诞的生存体验34-36
  • 二、卡夫卡作品中的荒诞性36-40
  • 第三节 卡夫卡式小说“整体荒诞、细节真实”的艺术图式40-46
  • 一、变形:卡夫卡真实的生存体验41-43
  • 二、整体荒诞与细节真实的辩证统一43-46
  • 第三章 悖谬与逻辑的对立统一46-62
  • 第一节 悖谬与逻辑的艺术内涵46-47
  • 第二节 悖谬:卡夫卡一切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7-55
  • 一、卡夫卡悖谬的生存体验48-52
  • 二、卡夫卡作品中的悖谬性52-55
  • 第四节 卡夫卡式小说“表面悖谬、内含逻辑”的艺术图式55-62
  • 一、饥饿艺术家——集悖谬于一身的孤独主角56-57
  • 二、看客——悖谬关系中的第二主角57
  • 三、经理——悖谬关系中的剥削者57-58
  • 四、异化——悖谬的哲学意蕴58-59
  • 五、悖谬与逻辑的辩证统一59-62
  • 第四章 梦幻向理性的越界62-74
  • 第一节 梦幻与理性的辩证关系62-65
  • 一、哲学视域下的梦幻62-63
  • 二、文学视域下的梦幻63-64
  • 三、梦幻与理性的辩证统一64-65
  • 第二节 梦幻:卡夫卡以“另一副眼光”深入灵魂的潜意识65-70
  • 一、卡夫卡梦幻的生存体验65-67
  • 二、卡夫卡作品中的梦幻性67-70
  • 第三节 卡夫卡式小说“梦幻之中蕴含理性”的艺术图式70-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80-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艳兵;;卡夫卡《城堡》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4期

2 吴金涛;;写作:卡夫卡式的终极拯救[J];名作欣赏;2007年14期

3 吴金涛;;卡夫卡小说美学的理论与实证[J];名作欣赏;2009年30期

4 吴金涛;;虚构与真实:从寓言模式看卡夫卡的小说美学[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吴金涛;;卡夫卡《在流刑营》的人类学仪式展演[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曾艳兵,赵山奎;对抗与消解──卡夫卡《城堡》解读[J];国外文学;2000年03期

7 胡志明;智慧与恐惧:两种"存在的图"——昆德拉与卡夫卡小说美学的比较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卡夫卡式小说的艺术图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5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