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和中国回文诗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09:14

  本文关键词: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和中国回文诗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巴勃鲁·聂鲁达赞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欧美国家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关注和介绍博尔赫斯及其作品,六十年代博尔赫斯成为拉美文学大爆炸的先驱人物,西方文学界不断兴起“博尔赫斯热潮”。在美国的一些地区还专门设有“博尔赫斯问题周末讨论会”,哈佛大学设有研究和教授博尔赫斯作品的专业。博尔赫斯也是中国读者和作家非常熟悉的作家,被誉为“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的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博尔赫斯的关注在中国也是由来已久,但大多集中在对其作品的翻译,,和对其作品中的中国元素的研究上。 “迷宫”作为博尔赫斯作品中最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在欧美文学界受到极大的关注,其研究也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欧美文学界关于“迷宫”意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其哲学内涵和追溯其来源,并把来源归结于西方古典神话和哲学上,鲜有把目光投注到其和中国文化的相似之处,更遑论能提出以《盘中诗》和《回文璇玑图》为代表的回文诗和“迷宫”意象在形式、内容和哲学内涵上惊人的相似之处。博尔赫斯神往中国,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其作品中受中国古典哲学典故影响的情形俯拾皆是,作为博尔赫斯笔下最重要的意象“迷宫”,和中国古典文化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十分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文诗是中国古代的杂体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它根据汉字的单音节特点,巧妙安排语序,使诗歌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有的甚至可以从任意的一个字读起,得诗多首。西方各个语种,如西班牙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和法语中也有回文诗,但是不如中文的回文诗这般玄妙和变化多端,大多是利用字母顺序相反的单词来构成简单的句子。欧美文学界关于回文诗的研究也大都十分浅显,而在国内,现阶段回文诗的研究也处于停滞状态,茶回文以及《璇玑图》等,被视为奇文杂谈和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而把回文诗和博尔赫斯的“迷宫”意象放在一起研究,总结其在形式和内涵上的契合之处的研究课题,目前在国内外还是一个空白。 本文以比较文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平行研究中的类比研究法,展开对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意象和以璇玑图为代表的中国回文诗的对比研究。本文将从形式和哲学内涵两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总结其类同现象,以期发现其共同性,也就是中外文人“心灵”的相通,即明代作家袁宏道所谓的“文心”相通。这种相通的实质,在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具有人类的共性的思想内涵,即便跨越了万里之遥,依然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对上述内容的论证,将通过以下各章节展开并进行归纳:第一章,引出本文的研究课题,指出比较文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形式和内容方面,介绍以璇玑图为代表的中国回文诗和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第三章,从形式和哲学内涵的层面上,分别对二者进行类比,研究迷宫意象和以璇玑图为代表的中国回文诗的契合之处。在结论部分,归纳总结前面各章节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回文诗体现的中国文化和博尔赫斯的迷宫体现的拉美文化的契合点进行总结,同时希望该比较文学研究能对西语文学的教学工作起到启发作用。 该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因此希望本人粗浅的研究能给博尔赫斯“迷宫”意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和切入点,同时也能在博尔赫斯的作品和中国文化方面提供一个新的联系点,以促进中国和拉美文化的交流,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学的知名度。
【关键词】:博尔赫斯 迷宫 回文诗 璇玑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2-0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外文摘要6-11
  • 正文11-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件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窦常山;“以圆为美”与回文诗、回环修辞[J];临沂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和中国回文诗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50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