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破译幸福的密码-《太多幸福》的叙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5 19:19

  本文关键词:破译幸福的密码-《太多幸福》的叙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1931-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获得过三次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加拿大吉勒文学奖,两次英联邦作家奖,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太多幸福》由十篇短篇小说组成,故事多聚焦于加拿大普通小镇的生活,以女性为中心,审视现代女性的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婚姻,家庭,爱情,亲子关系等等。《太多幸福》勘称是门罗近些年来作品的精华,在冷静、精致的叙事中,给读者带来阅读与心灵的震撼。本论文选取《太多幸福》中的6篇短篇小说,《多维的世界》、《温洛岭》、《游离基》、《脸》、《孩子的游戏》、《太多幸福》,从死亡叙事、二元对立、叙事空间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了门罗对幸福的独特理解:真正的幸福是个体通过完善自身,获得理性思维,坚守道德底线,追求生活的价值而达到精神的满足。《太多幸福》的叙事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鉴赏门罗的叙事之美。本文通过分析门罗《太多幸福》的叙事,详细讨论了叙事内容、叙事手法和小说主题的紧密联系,揭示了门罗对幸福的独特理解。首先,虽然死亡是人类必然要面临的命运归宿,但死亡事件频繁地出现在小说中,如《多维的世界》劳埃德杀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孩子的游戏》马琳和沙琳的谋杀,同名短篇小说《太多幸福》索菲亚前夫的自杀,索菲亚死于疾病等等。过多的非正常死亡现象出现在人物生活当中,是与幸福背道而驰的,并导致了幸福的缺场。通过描写现代人形形色色的死亡现象,门罗意在唤起人们结束这种局面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构建美好的幸福生活。然后,结合二元对立结构思想,探讨了《太多幸福》中反映出的“约束与自由”、“恶与善”、“恨与爱”、“幻想与现实”二元对立及其消解,表现了人物在追求幸福时的挣扎和不安。小说中约束与自由的对立及其消解,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人物内心善与恶对立及其消解,表现出人物道德的成长;无名叙事者对南希的恨与爱的对立和消解,让他顿悟了应该如何面对自己和生活;幻想和现实的对立和消解,使索菲亚重新认识了自我。最后,小说结合爱德华·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探讨主人公们在不同空间的体验。在社会、文化、历史等影响下形成的真实空间之间的碰撞,让小说人物感到痛苦;人物自己构想的空间或他人为之构想的空间,阻碍了他们对幸福的追求;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到包含无限可能和希望的第三空间,从而得到幸福。
【关键词】:《太多幸福》 死亡叙事 二元对立 叙事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1.074
【目录】:
  • Abstract in Chinese3-5
  • Abstract in English5-8
  • Chapter 1 Introduction8-16
  • 1.1 Alice Munro and Too Much Happiness8-9
  • 1.2 Literature Review9-12
  • 1.3 Approach and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12-16
  • Chapter 2 Death Narrative:Absence of Happiness16-26
  • 2.1 Homicide:in and out Family16-20
  • 2.2 Suicide:a Young Man20-22
  • 2.3 Natural Death:Unfortunate Female Characters22-26
  • Chapter 3 Binary Oppositions in Narrative:Struggle for Happiness26-36
  • 3.1 Constraint and Freedom:Awakening of Women26-30
  • 3.2 Evil and Good:Moral Growth30-32
  • 3.3 Hatred and Love:Enlightenment of the Narrator32-33
  • 3.4 Illusion and Reality:Sophia's Self-understanding33-36
  • Chapter 4 Narrative Space:A Renewed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36-49
  • 4.1 Lack of Happiness in Realistic Space37-42
  • 4.2 Obstacles to Happiness in Imaginative Space42-45
  • 4.3 Happiness Attained in Open Space45-49
  • Chapter 5 Conclusion49-52
  • Bibliography52-56
  • Acknowledgements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益都;浮光掠影的都市空间 时尚想象的情感表述——新世纪以来几部都市情感影片的叙事分析[J];当代电影;2003年01期

2 常勇;;《神话》叙事分析[J];电影评介;2006年24期

3 庞建;;一切只因为我们爱的不够——电影《如果·爱》的叙事分析[J];电影文学;2006年02期

4 郭媛媛;李鸣春;;家居媒体上的生活演绎 韩剧生活意识形态的日常叙事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任宏炜;张琳琳;张天伟;;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广告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1期

6 董树宝;;历史、叙事与救赎——《南京! 南京!》的叙事分析[J];电影文学;2009年15期

7 李慧;;阿城小说中知青身份叙事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8 张燕;;真人真事·情节叙事·文化叙事——《大碗茶》叙事分析[J];当代电影;2012年10期

9 李迅;中国电影:多重视点中的叙事分析[J];电影艺术;1994年01期

10 张颖;周光磊;;叙事分析在证言式广告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丝丹;破译幸福的密码-《太多幸福》的叙事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蕃;日常会话叙事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华敏;我国农村晚年丧偶女性生活适应的叙事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汪琪;中国对外传播新闻特稿叙事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马爽;无国界的“自嘲”与“他嘲”[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董雪;大学校园邀请型情感体验空间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陈阳;“欢喜冤家式”好莱坞爱情喜剧叙事分析[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3年


  本文关键词:破译幸福的密码-《太多幸福》的叙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68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