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对立与融合—《我的安东尼娅》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7-05-16 19:09

  本文关键词:对立与融合—《我的安东尼娅》生态女性主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薇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且独树一帜的女性作家,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我的安东尼娅》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面对工业社会的异化,薇拉·凯瑟以熟悉的草原为背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关注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通过展现人类与自然的日益疏离对立导致的生命力干涸,性别、阶级等压迫日益加剧导致的社会关系失衡,呼吁人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重建人与自然万物、人与人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平等博爱、和谐统一的“诗意的栖居”之理想境界。在这部小说中,薇拉·凯瑟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处境与自然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现状中受压迫的状态并置,从而体现了其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思考,凯瑟塑造的三个主要人物在不同层面上代表了她对于自然、人类、性别关系的反思:莉娜,“新女性”的代表,抗争传统女性的命运,但却消极的切断了女性与自然、男性的联系,从而失去了构建和谐的可能性,由此生物决定论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误解,即女性与自然并不是天然的联盟显而易见;吉姆,小说叙述者,以其独特的男性视角观察并反思男性与自然、女性的关系,从最初父权制思想根深蒂固到最终心归自然,代表了凯瑟对男性回归自然、重建与女性和谐关系的希冀;安东尼娅,小说灵魂人物,是小说中真正践行并实现了与自然、男性和谐相处的女性拓荒者,代表了凯瑟对女性与自然和男性关系的思考。本论文将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和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中的二元对立,指出其压迫形式间的同构性。消除对立和疏离,号召人类回归自然怀抱,构建诗意栖居的和谐家园正是本论文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薇拉·凯瑟 《我的安东尼娅》 生态女性主义 对立 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Introduction9-15
  • 1. Introduction of Willa Cather9-10
  • 2. Literature Review of My Antonia10-15
  • Chapter One Ecofeminism15-20
  • 1.1 The Logic of Domination15-17
  • 1.2 The Development of Ecofeminism17-20
  • Chapter Two Confrontation and Reconciliation:Man/Woman20-43
  • 2.1 Willa Cather's Feminist Consciousness20-21
  • 2.2 Confrontation between Man and Woman21-36
  • 2.2.1 The Local Women of Black Hawk:Woman as the Other22-30
  • 2.2.2 Frustrate Men with Androcentric Mentality30-32
  • 2.2.3 New Women:Awakened but Radical32-36
  • 2.3 Harmonious Union of Men and Women36-43
  • Chapter Three:Confrontation and Reconciliation:Mankind/Nature43-74
  • 3.1 Ecocentrism vs.Anthropocentrism44-45
  • 3.2 Willa Cather'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45-47
  • 3.3 Mankind's Isolation from Nature47-57
  • 3.3.1 Nature as the Other47-50
  • 3.3.2 Exploitation of Land50-55
  • 3.3.3 Women's Isolation from Nature55-57
  • 3.4 Harmony Rebuilt between Women and Nature57-65
  • 3.4.1 World of Edenic Paradise58-60
  • 3.4.2 World of Paradise Lost60-63
  • 3.4.3 World of Paradise Regained63-65
  • 3.5 Man's Returning to Nature65-74
  • 3.5.1 Calling of Nature66-69
  • 3.5.2 Uprooted from Nature69-71
  • 3.5.3 Returning to Nature71-74
  • Conclusion74-77
  • Bibliography77-80
  • Acknowledgements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十年来国内薇拉·凯瑟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0期

2 宋运田;试论薇拉·凯瑟的写作技巧与风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徐从英;;种族·文化·影响——《我的安冬尼亚》中薇拉·凯瑟的种族观分析[J];山东文学;2008年04期

4 柯可;;沉沦与救赎——论薇拉·凯瑟分裂的内心世界[J];文教资料;2010年23期

5 熊 锟;浅论薇拉·凯瑟和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社会科学家;2002年03期

6 李公昭;;文本与潜文本的对话——重读薇拉·凯瑟《我们的一员》[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7 邓江兰;;论薇拉·凯瑟的婚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陈佳;;艺术与生活 人与世界——读薇拉·凯瑟《一场瓦格纳作品的音乐会》[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4期

9 柯可;;开拓·征服·迷失——解读薇拉·凯瑟的三部草原小说[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周卉;;薇拉·凯瑟和她的短篇小说《老农罗世基》[J];文学教育(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炯;;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评薇拉·凯瑟的作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睿;;冲突与妥协:《我的安东尼亚》中移民的身份认同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冲;《花间掠影》[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晓青;文学印象主义与薇拉·凯瑟的美学追求[D];河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娟;试论薇拉·凯瑟作品中的印第安情结[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褚秀;精神生态视域下的薇拉·凯瑟作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王萍;对立与融合—《我的安东尼娅》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任冰;薇拉·凯瑟“草原三部曲”的文化寻求[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孙霏;理想中的西部草原—薇拉·凯瑟的地域观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叶玲;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薇拉·凯瑟的作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婷波;薇拉·凯瑟的关爱伦理:《邻居罗西基》和《岩石上的阴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江兰;薇拉·凯瑟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颠覆[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彭佳;从困境到融合:对薇拉·凯瑟早期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磊;生态主义视阈下的薇拉·凯瑟早期创作[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对立与融合—《我的安东尼娅》生态女性主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71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