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红与黑》中的病态爱情

发布时间:2017-05-26 18:14

  本文关键词:《红与黑》中的病态爱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与黑》是一部从政治角度反映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现实的经典巨作,其中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和对爱情的诠释可谓深刻见底。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制度下,人物的心理活动被突出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下各阶级间的种种爱恨情仇。主人公于连和与之虐恋的两个女人反映了病态爱情的无奈与必然,红和黑的象征含义反映出当时病态的社会。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
【关键词】病态爱情 红道 黑道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幸福甜蜜的爱情是多数人毕生的追求,然而很多人往往没有认真想过幸福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爱情便开始仓促地恋爱。还有许多人盲目地相信,爱是真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情中没有谁对谁错,皆为你情我愿罢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典,由大师司汤达所著的《红与黑》为我们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肖楠;;《红与黑》的多重象征[J];名作欣赏;2007年17期

2 童生海;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人性回归——再论于连的性格与品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冯少芬;;《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2年10期

4 刘洪武;;三重矛盾对立的人物性格——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少芬;;《红与黑》中于连的矛盾性与悲剧性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4期

2 尹红茹;;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34期

3 张纪;;浅析如何在重读外国文学经典文本中重塑大学生的精神世界[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4 王杨;;中国文化地位变迁与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罗文敏,肖锦龙,李晓卫;反观于连和高加林的共性[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樊慧敏;;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杨阳;;《红与黑》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考试周刊;2014年77期

8 童生海;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人性回归——再论于连的性格与品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张娟;;从迷失自我到回归自我——论于连的探寻幸福之旅[J];青年文学家;2009年16期

10 袁平;张莉;;模仿的欲望 虚无的爱情——《红与黑》的另一种解读[J];外国语文;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妍娥;理性与非理性的潜流[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平平;翻译中的模糊现象[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商玉玛;微型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杨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说”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D];湘潭大学;2013年

5 袁晨晨;英国反乌托邦小说中的“群体”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建辉;人的生存困境的呈现——《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现代意味[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吕秋薇;;《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J];世纪桥;2010年05期

3 兰守亭;;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J];学术探索;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盛;论司汤达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公建;;《红与黑》在中国的影响及汉译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1期

2 冯少芬;;《红与黑》中于连的矛盾性与悲剧性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4期

3 李淑霞;;论《红与黑》语言的戏剧性[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胡明蓉;《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苏晖,黎蓉;《红与黑》心理分析特色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曲景美,刘伯香;《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再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宋秋芬;;《红与黑》中于连的矛盾性与悲剧性[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8期

8 梁亚茹;;自卑与超越——《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个体心理学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邝姗;;论《红与黑》中的人物激情及其社会内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10 李有华;;自我实现的悲剧性——《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兰芳;;他有几个灵魂?——《红与黑》中于连的人格意象分解[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保平;一个灵魂的最后完成时[N];辽宁日报;2008年

2 陈京松;艺术与商业的“姻”与“缘”[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杨昌龙;于连是“个人主义野心家”吗?[N];文艺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说”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D];湘潭大学;2013年

2 赵树新;论于连形象在我国建国以来的接受和再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何永棠;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学;2001年

4 汪怡;从翻译事件到理论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思思;《红与黑》四个中译本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书;于连·索雷尔的文学形象在中国的变迁[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红与黑》中的病态爱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97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7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