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石黑一雄小说的双重叙事

发布时间:2017-05-27 13:28

  本文关键词:论石黑一雄小说的双重叙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石黑一雄作为当今英国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中运用了推动作品叙事进程的双重叙事,即叙事路径、叙事揭示和叙事声音。这些叙事策略展示出人物叙述者对事实的晦涩态度,同时,随着叙事的步步展开,它们又对事实的抽丝剥茧产生了微妙的助推力。《浮世画家》是这种双重叙事的典型:叙事者基于当下回忆过去;他愧疚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虚荣;故事真相不能从独白中获知,却可以从对谈中推理得出。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双重叙事 叙事路径 叙事揭示 叙事声音 石黑一雄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石黑一雄自其处女作发表以来,一直受评论界高度关注,已跻身英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列。诚如布莱恩·夏福尔所言,石黑一雄作品“绝非简单解读和单一内涵能窥透的,需要运用多重视角和不同理论去揭示”[1](Pxi)。迄今,对其研究涉及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精神分析、创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娅;;幸福是个肥皂泡——石黑一雄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1期

2 王岚;公正地再现“他者”——简评石黑一雄的《当我们是孤儿时》[J];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3 李春;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4 刘元侠;;从陌生误解走向互相认同——石黑一雄小说中体现的东西方文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5 朱叶;赵艳丽;;无奈的哀鸣——评石黑一雄新作《千万别弃我而去》[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6 鲍秀文;张鑫;;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7 步朝霞;;石黑一雄《伤心情歌手》中的反讽与悖谬[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王烨;;历史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蕴涵——石黑一雄小说对历史威权的反抗[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钟志清;;寻觅旧事的石黑一雄[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3期

10 邹海仑;;与一位老朋友—新相识的会见——采访英国作家石黑一雄[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胜昆;;最后的晚餐?——A Family Supper的认知诗学解读[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栎;当我们是孤儿[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文笔;柔板心境[N];东方早报;2010年

3 主评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陆建德;征服者的污点[N];光明日报;2001年

4 赛非;又一个让人类选择回避的命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赛非;是噩梦,还是无限趋近的现实[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颖;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雯;失去与残留—石黑一雄笔下的现代困境与美学意蕴[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怡微;中篇小说: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夜晚 论文:充满迷雾的伤痕书写:石黑一雄及其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李厥云;石黑一雄小说的主题与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牛敏;论石黑一雄小说中的焦虑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武畅;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浮世画家》中幻象的形成与消失[D];南京大学;2014年

6 魏嘉斓;石黑一雄小说的生命主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静;无根的漂泊,家园的追寻[D];贵州大学;2007年

8 高淑贤;石黑一雄《无可慰藉》中的绝境[D];浙江大学;2013年

9 黄莹;迫害还是保护:论石黑一雄作品《别让我走》中的叙事判断[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琼;失落与追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石黑一雄小说的双重叙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00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