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语言论视野下的文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1:03

  本文关键词:语言论视野下的文学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新型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入侵,经典人文学科的界限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之相伴,经典的意义和价值结构遭到不可避免的解构。希利斯·米勒关于“文学之死”的论题,让人们对“文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米勒认为在当下对于文学的严肃思考的前提是一个非逻辑的论断:文学的末日即将来临了,同时,文学又是永恒和普世的。如希利斯·米勒教授在《论文学》(On Literary)中所言,“文学是对语言的特殊运用方式”,每一时期,都有相应的主导运用方式,文学可能会有衰落时期,但它永远不会死亡。文学是对文字或其他符号的一种特殊用法,在任一时代的任一人类文化中,它都以各种形式存在着。文学既是一种普遍运用的可视为文学的符号的能力,也是一种受历史制约的具体文化机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实践三个要素一向是文学理论关键词,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审视诸多的理论流派和相关的问题,可说是找到了文学研究的关键所在。回顾语言学发展史,在20世纪,语言学“革命”发生之前,传统的语言学坚持的是“工具论”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对外在现实或心理的模仿或反应,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观念就是这种语言观的一种表现形态,文学通过对世界的模仿来传递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表现为经典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从古希腊到19世纪,整个西方的文学批评大致分为两种路径:反映论,视文学为外部世界的反应和摹写;表现论,将文学看作是作者心灵和感情的表达。两种思路虽是迥然有别,但如果从文学对语言的运用这一角度来看,却能发现其中的殊途同归之处,即它们都强调了语言的记述功能,文学被视作对于某物(外在世界或内在世界)的指涉,这是一种关于语言日常理解的语言观。这样,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就成了对于语言之外的研究和关注,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的发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我们看到他们的理论视角发生了从文本之外向文本自身的转向。这种深刻变化是与“语言学革命”密切相关的,与此相关的英美新批评、俄苏形式主义以及结构主义诗学和解构主义无一例外的把理论的焦点定位于文本和语言范畴,它们关于文本批评、文学性以及文本自身结构问题的研究,都可以概括为是语言的本体论。同样聚焦于文本,走向另一条路径的是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和雷蒙·威廉斯所开创的文化研究,他们在文学里发现了包含权力斗争的社会图景,在他们那里,文学也被看做是一种反应,但再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动态过程。上述的语言观下的文学理论各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它们或是局限在语言记述现实或情感的某个方面;或者聚焦于语言的内部功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对这个问题J.L.奥斯汀给出了合理的回答,作为英美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的记述功能之外,又发展出了语言的“施为”功能,即语言在说的同时也在做事。施为言语的提出,对于20世纪文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发,言语行为理论改变了文学、语言、实践三个要素间的关系,语言成为最基本的要素,由此带来了整个理论形态的变革,研究焦点从文学表述了什么以及意义结构转向了文学如何行事以及如何作用于世界。经过德里达、米勒和伊格尔顿等人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改造和利用,揭示出了施为言语行为观下的文学理论问题,并提出了一种伦理的阅读方式,言语行为理论被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展现出强有力的理论光晕,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文学的阿卡利亚之窗。而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则从追寻“逻辑语言”发展到日常语言的用法,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的任务是概念考察而非概念的建构,陈嘉映先生指出,哲学的一大主要任务是“论理”,即澄清所使用概念、语词的意义和用法,使我们可以正确地谈论某一问题。经过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之火的烛照,我们看到了一些看待文学问题的广阔空间。当米勒提出文学之死的命题,关于文学的理论问题再次成为当下文学界无法回避的“阿基里斯之踵”,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审查,不同语言观下的文学理论问题,希望从动态的角度,打开看待语言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的崭新维度,实现文学从以言表意到以言行事以及语言分析的“合璧”,对于文学在当下的价值问题做出尽可能的尝试。
【关键词】:语言工具论 语言本体论 言语行为理论 概念分析 行动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9-10
  • 二、文学言语行为理论在国内外文学研究中的一些成果10-12
  • 三、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烛照下的文学理论12-14
  • 第一章 反映论和表现论的语言论文学观14-17
  • 1.1 反映论的语言论文学观14-15
  • 1.2 表现论的语言论文学观15-17
  • 第二章 指向语言本身的语言论文学观17-26
  • 2.1 俄苏形式主义17-18
  • 2.2 结构主义诗学18-19
  • 2.3 英美新批评19-21
  • 2.4 文学的话语性和社会性21-26
  • 2.4.1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dialogism)21-22
  • 2.4.2 文化唯物主义22-26
  • 第三章 言语行为理论与分析哲学视域下的文学观26-46
  • 3.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论26-29
  • 3.1.1 记述话语和施事话语的二元论26-27
  • 3.1.2 言语行为理论三分法27-28
  • 3.1.3 言语行为理论的意义28-29
  • 3.2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文学观29-43
  • 3.2.1 文学言语行为之可能性29-34
  • 3.2.2 文本话语的述行性34-38
  • 3.2.3 阅读的述行性,通向一种伦理阅读38-43
  • 3.3 分析哲学对于文学领域的启示43-46
  • 结语 通向一种软理论的视野46-48
  • 参考文献48-5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晋;;“结构化”文学阅读策略——评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J];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2 王月;;文学言语行为与文学研究——希利斯·米勒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3 王峰;;文学实践的语言论转型——评张瑜《文学言语行为论研究》[J];文艺研究;2012年12期


  本文关键词:语言论视野下的文学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08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