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文学视角下的瓦萨里《艺苑名人传》

发布时间:2017-05-31 09:11

  本文关键词:文学视角下的瓦萨里《艺苑名人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意大利文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诗歌、政论、戏剧、小说等作品层出不穷,然而内容多以叙事、议论、抒情为主,鲜见以传记为体裁的优秀作品。乔尔乔·瓦萨里的著作《艺苑名人传》,以丰富生动的语言、详实的资料、细致入微的描写评介了从奇马布埃到米开朗基罗两个多世纪以来260多位杰出画家、建筑师与雕刻家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可以说是一本文艺复兴艺术家的百科全书,被誉为西方近现代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本艺术史著作与传记。 国内外对瓦萨里《艺苑名人传》的研究虽由来已久,但大多从艺术史、社会史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瓦萨里提出的艺术理念与艺术标准,考据相关史料真伪,却鲜有学者将目光投向纯粹的文本剖析,探究《艺苑名人传》作为文学传记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写作风格与文学语言。本文另辟蹊径,从《艺苑名人传》的文本入手,借助作品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多种文学视角,分析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描绘艺术作品、阐发个人观点时所采取的写作手法,并将之与同时期其他传记类型作品进行细致对比研究,以期系统总结瓦萨里的写作特色,进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念,填补国内外在瓦萨里研究乃至文艺复兴文学研究中的某些空缺。 按照传记文学的研究理论,本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扼要交代文艺复兴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列举中世纪晚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家名著,进而概括总结出《艺苑名人传》诞生的时代背景,随后简要交代瓦萨里的生平,尤其关注他深厚文化底蕴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作为核心章节,试从传记文学形式与传记文学语式两个角度深入剖析《艺苑名人传》的写作特色:首先探究其写作结构,分析瓦萨里借鉴古代作家普鲁塔克等的传记结构范式,在生物学理论与进化理论指导下,对艺术发展做出的三阶段定义— “诞生”、“成长”、“成熟”;其次深入研究文本语言,总结《艺苑名人传》写作特色。由于瓦萨里兼顾艺术家与作家双重身份,在行文中,瓦萨里一方面强调艺术术语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一方面也注重叙述的生动性与可读性。借助赞扬艺术家的伟大,瓦萨里希望最终达到教化年轻学徒、树立统一的艺术准则、提高艺术家社会地位的目的。在人物描写方面,瓦萨里采用英雄化、神话化的夸张手法,以溢美之词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家形象;而在画作描述方面,瓦萨里则巧妙运用“艺格敷词”的修辞手法,将画作鬼斧神工般转化为精巧的文学语言,使画面跃然纸上。 第三章将《艺苑名人传》与同时期保罗·乔维奥《名人传》、阿斯坎尼奥·康迪维所著《米开朗基罗传》以及本韦努托·切利尼《切利尼自传》加以对比,细致分析几本著作在创作目的、写作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以事实证明瓦萨里《艺苑名人传》在篇幅、结构、语言上的独特性。 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并结合文学分析方法加以剖析,本论文最终得出结论,瓦萨里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写作典范,创新地提出了艺术的生物进化理论,并以此将《艺苑名人传》划分为三个时期。他采用佛罗伦萨方言而非拉丁语写作,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在介绍艺术家生平经历与主要作品时,不时加入个人主观评判,以达到确立艺术标准、教化后人的最终目的;瓦萨里的描写生动,语言流畅,他熟练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塑造出英雄化、神化的艺术家完美形象,勾勒出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些都是同时期其他传记作家所无法望其项背的独特之处。 《艺苑名人传》甫一出版即广受好评与追捧,后世著名作家如贝洛里、罗曼·罗兰等都以之为标杆进行创作。作品前所未有地展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貌,以其丰富详实的内容,数世纪以来吸引了无数学者与普通读者。笔者作为传记文学爱好者,谨以文学视角对瓦萨里文本进行分析,以期为文艺复兴文学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记文学 瓦萨里《艺苑名人传》 文学分析 写作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46.075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zione10-11
  • Capitolo I Contesto socio-culturale di Giorgio Vasari11-18
  • Capitolo II Analisi Letteraria delle Vite18-38
  • Capitolo III Confronti con le biografie artistiche contemporanee38-48
  • Conclusione48-50
  • Bibliografia50-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翔宇;王锡渭;;从《聊斋志异》探究蒲松龄事业与爱情的围城[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王欣;王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张力性有机整体结构——新批评视角的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单中惠;勾月;;近代欧洲绅士教育简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单中惠;;君主之鉴派与君主教育理论的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刘湍康;张永清;;《廷臣论》中的贵族理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吴先伍;;人的发现与隐没——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历史审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银景;叶胜年;;解读《赶牲畜人妻子》的丛林母亲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9 郝绪兵;;对“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纺织业兴盛原因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姜军;;试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经济与文化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亮;;维米尔家世考疑:一种文化地图的方式[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孟宪平;;荒野及其在西方风景画中呈现方式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舒志定;;现实的个人: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性的一个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周春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罗益民;;性别伦理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的新方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伍学进;;试论城市的窄街道、小街区系统[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文静;论影像阐释对小说的提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和慧芳;屈赋自传性文本的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毕晓黎;中学历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姝毅;自然主义倾向在凯特·肖邦《觉醒》中的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视角下的瓦萨里《艺苑名人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0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