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空间形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08 15:08

  本文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空间形式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夜色温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具争议的小说。菲茨杰拉德曾对它寄予厚望。他曾经梦想着《夜色温柔》能给他带来极大的成功,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但事实上,在小说发表初期,比起好评来说,《夜色温柔》收到了更多的差评。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小说主题,结构,人物,性别等方面研究该小说,但关于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却少有人提及。约瑟夫·弗兰克于1945年在其“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一文中提出空间概念。弗兰克认为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主要通过作家改变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运用写作技巧,打破时间流得以实现。空间形式作品还要求读者必须运用“反应参照”的方法,把一系列非逻辑的,但是和主题密切相关的意象和事件拼接起来,在脑海中形成空间意识图景。本文作者试图从约瑟夫·弗兰克空间形式角度研究该小说,聚焦于三种空间形式,即物理空间,文本空间及感知空间,旨在发掘该小说中菲茨杰拉德与友人的信件中提及的该小说新颖的内容。本篇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原因,及研究意义及大纲;第二部分简要讲述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三部分详细介绍约瑟夫·弗兰克及空间理论;第四部分详细研究了小说中的三种空间形式,即物理空间,文本空间及感知空间。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论文旨在证明菲茨杰拉德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即空间形式去表示他对该小说的雄心壮志,以此表明他关于该小说形式,结构的新颖性谈论是真实的。小说中物理空间的建构主要是通过空间及场景的不断变易来实现的,通过空间不断变易,作者讲述了主人公迪克的堕落过程;而文本空间主要通过利用空间化的叙事视角及情节并置,打破叙事时间流及叙事线性得以实现;感知空间则是通过很多意象和象征不断出现,在文中形成前后参照得以实现。这些参照在读者心里形成,并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通过运用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研究小说《夜色温柔》中的三种空间形式,本文旨在阐明菲茨杰拉德采用了空间的写作手法来创作该小说并证明菲茨杰拉德对该小说结构和形式新颖性的谈论是真实的。此外,本文作者希望能够拓宽《夜色温柔》的批评维度,并期待更多学者把空间批评理论到更多的小说批评中。
【关键词】:《夜色温柔》 菲茨杰拉德 空间形式 物理空间 文本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8
  • Abstract8-10
  • 摘要10-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4
  • 1.1 Motivation of Writing12
  • 1.2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12-13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0
  • 2.1 Previous International Studies14-16
  • 2.2 Previous Domestic Studies16-18
  • 2.3 Comment18-20
  • Chapter Three Critical Approach20-24
  • 3.1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Spatial Form20-22
  • 3.2 Joseph Frank and the Theory of Spatial Form22-23
  • 3.3 Comment23-24
  • Chapter Four Discussion24-50
  • 4.1 Physical Space in Tender is the Night24-33
  • 4.1.1 From Riviera to Sanatorium: Beginning of Decay26-29
  • 4.1.2 From Innsbruck to Riviera: Fully Abandoned29-33
  • 4.2 Textual Space in Tender is the Night33-42
  • 4.2.1 Spatialized Narrative Perspective34-38
  • 4.2.2 Juxtaposition of Plots38-42
  • 4.3 Perceptional Space in Tender is the Night42-50
  • 4.3.1 Symbolic References44-47
  • 4.3.2 Reflective Scenes47-50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0-52
  • 5.1 Main Findings50-51
  • 5.2 Implications51
  • 5.3 Limitations51
  •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51-52
  • References52-56
  • 附录:在校期间发表论文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兵;试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隐喻文学[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葛锦荣,谭业升;菲茨杰拉德失落情结的内在逻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胡锦凤;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才忆;令人颓丧而想离席的华宴——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5 陈爱华;菲茨杰拉德主要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万兵;;菲茨杰拉德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模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施图亚特·克里斯提;;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5期

8 王斌;;法国的菲茨,菲茨的法国——论菲茨杰拉德的法国情结[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9 吴建国;;一位经典作家的批评接受史——“菲茨杰拉德现象”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冬梅;张春阳;;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茜;联合利华欲放弃共同执政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黄昱宁;推开菲茨杰拉德之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苏往;他们不是菲茨杰拉德的同路人[N];文艺报;2013年

4 王凡;学生杜撰文字媒体盲目引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黄敏;头痛激发创业 成就百万事业[N];经济参考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柳青;罗曼史的假面和光环下的狼藉[N];文汇报;2013年

7 赵松;缓期执行的崩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吴丹 实习生 阳祝云;寻找菲茨杰拉德[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康慨;美国怨妇战胜比利时美女,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慧稚;“前方有不适内容,阅读需谨慎”[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玮;菲茨杰拉德与消费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威;模仿与超越《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孟瑜;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消费场”[D];江南大学;2015年

4 曾敏昊;菲茨杰拉德笔下理想的纽约——塑造“城市—乡村结合体”[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越;菲茨杰拉德三部主要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女权主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远威;菲茨杰拉德沦为消费社会受害者的历程及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消费主义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琳静;从消费文化角度看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美国梦”的破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梅菁;解读F·司格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两个版本[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空间形式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32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