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我的名字叫红》的“绘画性”阐释

发布时间:2017-06-17 03:00

  本文关键词:《我的名字叫红》的“绘画性”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绘画艺术与文学艺术自古就有相通之处。中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西方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也集中论述了造型艺术和文字艺术的联系和区别。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将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文学艺术的表现方法相互融合在一起,通过伊斯兰绘画的细密画技法与西洋绘画的透视法技法的比较与运用,不但展现了当时土耳其人的历史风貌,而且隐喻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一方面,作为伊斯兰文化精神象征的载体,细密画这种古老绘画艺术正逐渐走向衰亡,暗示着16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陨落。另一方面,代表西方文化的西洋透视法的侵入,给帝国的人们带来了思想上巨大冲击,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在两种文化“混杂化”地过程中,人们焦虑地艰难抉择,努力寻求两种文化之间的平衡点。《我的名字叫红》所独具的“绘画性”特色及其美学意蕴,还表现为作者把绘画的色彩融入于作品中,使小说充满了绚丽的色彩,让颜色具有了象征意义。其中,红色不仅是生命和个人幸福的象征,也是自由爱情、人类情欲以及死亡的象征。而“红”与“绿”色彩背后的冲突,也成为小说主人公人格分裂、身份认同的象征。在互文性方面,作者将著名的细密画画作插入到小说文本,使绘画艺术直接参与文学叙事之中,绘画文本与小说文本产生了种种互文性效果。每一章节都是一个小的对话文本,章节与章节之间、章节与细密画画作之间也都相互指涉、相互对话,构成许多新文本,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叙事迷宫。可以说《我的名字叫红》就是帕慕克用语言文字绘制的一幅史诗性的细密画画卷。
【关键词】:细密画 透视法 隐喻 象征 互文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374.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第1章 绘画的技法:隐喻11-28
  • 1.1 细密画——东方文化的隐喻11-22
  • 1.1.1 伊斯兰细密画的兴衰11-14
  • 1.1.2 伊斯兰细密画的特点14-19
  • 1.1.3 伊斯兰细密画的代表人物19-22
  • 1.2 透视法——西方文化的隐喻22-26
  • 1.2.1 欧洲透视法的兴起与发展22-24
  • 1.2.2 欧洲透视法的特点24-25
  • 1.2.3 欧洲透视法的代人物25-26
  • 1.3 细密画与透视法的杂糅——东西方文化的“混杂化”26-28
  • 第2章 绘画的色彩:象征28-38
  • 2.1 色彩的运用28-31
  • 2.1.1 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28-30
  • 2.1.2 色彩在文学中的运用30-31
  • 2.2“红”的象征性31-35
  • 2.2.1 红是生命和个人幸福的象征32-33
  • 2.2.2 红是女性追求自由爱情的象征33-34
  • 2.2.3 红是情欲的象征34
  • 2.2.4 红是死亡的象征34-35
  • 2.3“绿”的象征性35-36
  • 2.4 色彩背后的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36-38
  • 第3章 绘画与文本的互文性38-51
  • 3.1 互文性理论38-40
  • 3.2 图画与文本的互文性表现40-51
  • 3.2.1 十二个人物的互文性42-46
  • 3.2.2 九幅图画的互文性46-48
  • 3.2.3 《我的名字叫红》与《霍斯陆与席琳》的互文性48-51
  • 结语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春花;;论《我的名字叫红》叙事中的文化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3期

2 陆建德;;意识形态的颜色——评《我的名字叫红》(上)[J];书城;2007年05期

3 王芳;;浅谈《我的名字叫红》中的叙事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张璐;;《我的名字叫红》:由绘画引起的文化冲突及其启示[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12期

5 赵金花;;最后一秒钟思维告白的秘密——《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技巧解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郭秀媛;;静观“红”热潮——审视《我的名字叫红》[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7 王振军;;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论《我的名字叫红》的意识形态叙事[J];名作欣赏;2009年18期

8 耿韵;;艺术家的双重忠诚——评《我的名字叫红》[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9期

9 杨丽荣;;“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蔡爱国;李国强;;《我的名字叫红》中的知识分子处境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志兴(《我的名字叫红》译者);《我的名字叫红》:我翻译的第一部土耳其语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董凤鼎;《红》为什么这样红[N];光明日报;2007年

3 老桨;三强支撑品种凸现新趋势[N];中国邮政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梅倩;“诺奖”作品经受市场考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5 文可;小语种文学出版风光与尴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耿娴;人类如何走出“迷宫”?[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本报驻安卡拉记者站 孙晓敏 李玉东;发现表达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新符号[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俊文;《我的名字叫红》的“绘画性”阐释[D];南昌大学;2015年

2 赵三三;《我的名字叫红》叙事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芳;《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晓娟;《我的名字叫红》:“不确定性”解读[D];云南大学;2011年

5 徐海燕;《我的名字叫红》的文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马丽芳;《我的名字叫红》的“呼愁”情结[D];云南大学;2014年

7 梁萌萌;《我的名字叫红》空间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鹤;《我的名字叫红》欲望意蕴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福兰;《我的名字叫红》不可靠叙事者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姚文静;《我的名字叫红》叙述声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我的名字叫红》的“绘画性”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57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