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什克洛夫斯基的语文体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01:13

  本文关键词:什克洛夫斯基的语文体小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是俄国形式主义著名的文论家、小说家。他的理论研究与散文小说创作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种文体始终并行发展。什氏的散文小说具有鲜明的语文体特征,因此被俄国学界称为“语文体小说”。本文以体裁为切入点,以什氏不同类型的散文小说为研究对象,论述什氏散文小说的语文体特点,并着力探析什氏这种语文体小说创作的渊源及其对其他作家的影响。论文在结构上可分为绪论、论文主体、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在绪论里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总结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运用到的研究方法,及选题的创新之处和意义。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什氏的散文小说对前人的继承和超越,列举了斯特恩、罗赞诺夫对什氏的影响。什氏在题材的讽拟和陌生化创作手法上效仿了英国作家斯特恩,而在体裁的杂糅和语言的运用上与俄国作家罗赞诺夫相似。本章还从总体上梳理了俄国语文体小说的发展脉络,重点论述了巴赫金学派与形式主义学派之间的论争对俄国语文体小说发展的影响,并尝试概括俄国语文体小说的共性特点。第二章从内容层面探讨了什氏散文小说的语文体特点。什氏身兼理论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其小说作品具备作家、主人公与理论家多重视角交叉叙事的鲜明特征,内容也复杂艰深,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在什氏的作品里,文学承载着理论,理论驾控着文学,二者彼此交融渗透为统一的整体。第三章从体裁的角度探讨了什氏散文小说的语文体特点。什氏的作品大多具有体裁杂糅的特征:《感伤的旅行》是将书信、文评、报刊政论和文学理论融为一体的回忆录;《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是将政治新闻、文艺学论争、理论思辨、回忆体记叙粘合在一起的特殊书信体小说;《马步》则是一部理论与文学巧妙共融的随笔札记。第四章论述了什氏对其他作家创作的影响,列举了谢拉皮翁兄弟、金兹堡等人对什氏语文体小说创作的继承与超越。卡维林的小说《爱吵架的人,或瓦西里耶夫岛上晚会》在文风上效仿了什氏的自传体作品,但卡维林本人却并不完全赞同什氏的形式主义理论主张;女作家金兹堡在什氏的启迪下开始创作记录和随笔类作品,并在后期逐渐将创作重心转移到拓宽作品的主题意义上来。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梳理,指出了该项研究所具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什克洛夫斯基 语文体小说 作家、人物和理论家的聚焦 文学与理论的互渗 体裁的杂糅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12.074
【目录】:
  • 摘要7-9
  • РЕФЕРАТ9-11
  • 绪论11-18
  • 一、问题的提出11-12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12-16
  • (一) 国外研究概况12-15
  • (二) 国内研究概况15-16
  •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意义16-17
  • 五、研究方法和方案17
  • 注释17-18
  • 第一章 继承和超越:什克洛夫斯基的语文体小说来历18-28
  • 一、斯特恩对什氏的影响18-21
  • 二、罗赞诺夫对什氏的影响21-23
  • 三、巴赫金与形式主义之争:语文体小说的产生与发展23-25
  • 本章小结25-26
  • 注释26-28
  • 第二章 文学与科学同谋:一位地道的语文学家28-40
  • 一、多元的叙事视角28-33
  • (一) 作家、主人公与理论家29-31
  • (二) 作者与读者31-33
  • 二、文学和理论的互渗33-37
  • (一) 文学是理论的试金石34-36
  • (二) 理论是文学的终极诉求36-37
  • 本章小结37-38
  • 注释38-40
  • 第三章 回忆·书信·文评·政论:各种体裁的杂糅40-50
  • 一、《感伤的旅行》:包罗万象的回忆录40-43
  • 二、《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颠覆传统的书信集43-45
  • 三、《马步》:类型奇特的散文集45-47
  • 本章小结47-48
  • 注释48-50
  • 第四章 余音和回响:什克洛夫斯基语文体小说的文学史意义50-59
  • 一、谢拉皮翁兄弟与什克洛夫斯基50-53
  • 三、金兹堡与什克洛夫斯基53-57
  • 本章小结57-58
  • 注释58-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研韬,周永秀;解读什克洛夫斯基的批评理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程军;;什克洛夫斯基论“戏仿”[J];理论界;2009年05期

3 杨岱勤;关于“陌生化”理论[J];当代外国文学;1988年04期

4 丁国旗;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周启超;理念上的“对接”与视界上的“超越”——什克洛夫斯基与穆卡若夫斯基的文论之比较[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6 项挥;;锤炼语言及其陌生化[J];文学教育(下);2009年07期

7 陈静;;文学的“陌生化”理论:从什克洛夫斯基到布鲁姆[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张少杰;;陌生化的回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9 管勇;;两种技术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陶徽希;;陌生化:形式对内容的审美建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国梁;什克洛夫斯基笔下的托尔斯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焦洋;什克洛夫斯基的传记作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侯佳希;什克洛夫斯基的语文体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什克洛夫斯基的语文体小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08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f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