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礼拜五》与《鲁滨逊漂流记》之间的互文性

发布时间:2017-07-02 18:07

  本文关键词:论《礼拜五》与《鲁滨逊漂流记》之间的互文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更多相关文章: 《礼拜五》 《鲁滨逊漂流记》 互文性


【摘要】:新寓言派作家米歇尔·图尔尼埃以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为蓝本创作出了另一部荒岛小说《礼拜五》。该小说不论是在情节安排、人物设置还是在写作形式上都与前者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但图尔尼埃并不局限在笛福所设定的模式中,而是利用小说不同的时代背景反其道而行,从而使作品完成了在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前者的超越。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礼拜五》 《鲁滨逊漂流记》 互文性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一、互文性视角下的《礼拜五》1966年,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词、对话、小说》中第一次提出互文性这个概念,她说:“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在她看来,各个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文本都作为文学之网中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伯林;;反讽的经典文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张玉娟;;论文学交际中体裁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戴艳云;;模因论与贺岁片台词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潘艳;;何处追寻失落之幸福——析赫伯特·艾森赖希之《奥尔良的新(幸福)少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蔡晓燕;;孤独的个体——多莉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赵晶辉;;莱辛小说《四门城》中异化的地下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李龙梅;;从《时时刻刻》透视二十世纪女性的成长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尹腾连;;曾晓文小说互文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传达;;互联网时代弱者的话语策略分析——以“湖南临武城管打死瓜农”事件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5 岳永逸;;城市生理学与北京天桥的“下体”特征——兼论“杂吧地”的认知意义[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6 林雪涛;王昧红;;青少年科普数字期刊内容开发与UI设计原则——基于网络移动触屏阅读终端的研究初探[A];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祝克懿;;超文本的传播功能与发展空间构想[A];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C];2009年

8 李正亚;;《静夜思》原作和英译作“明月”意象的互文性分析[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510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10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