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低剂量CT双相扫描在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7 23:19

  本文关键词:低剂量CT双相扫描在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低剂量CT双相扫描在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于佳  

【摘要】:目的: 通过采集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双相CT扫描数据,采用宝石CT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利用后处理软件Thoracic VCAR进行肺功能定量参数测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从而探讨减少检查过程中辐射剂量的同时,达到CT评价肺功能的可行性。 方法: 随机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患者患者60例,分为3组,每组20例患者,行宝石能谱CT胸部呼吸双相屏气扫描,将噪声指数(NI)值分别设置为A组11、B组17、C组23进行扫描,然后将ASiR权重分别设为10%~100%对图像进行重建,最后利用后处理软件Thoracic VCAR分析图像数据,得到以下四组数据:1、WTAvg、WT/D、WAR、WA;2、Vin、Vex、Vex/vin、(Vin-Vex)/Vin;3、双肺各CT值区肺像素指数(pixel index,PI):1024~-910Hu,-910~-800Hu,-800~-700Hu,-700Hu;3、CTDIvol、DLP,ED。通过所得结果评估各组测量参数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评分由三名有经验的医师,采用盲法评估法,评阅所得每幅图像,评估标准为双肺野支气管血管束与纵隔软组织分界情况、肺野清晰程度与图像噪声,评价图像质量以4分制进行评分,≥2分认为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 结果: 1、利用spss19.0软件,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实验数据:(1)A、B两组受检者右肺上叶尖段气道参数WTAvg、WT/D、WAR、WA间p值:Plin分别为0.071、0.820、0.194、0.109,Plex分别为0.617、0.745、0.713、0.472;B、C两组间P值:Plin分别为0.770、0.102、0.392、0.314,Plex分别为0.174、0.315、0.061、0.596;A、C两组间p值:Plin分别为0.575、0.830、0.368、0.418,Plex分别为0.772、0.302、0.276、0.965;各项数据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B两组受检者肺容积参数Vex、Vin、Vex/vin、(Vin-Vex)/Vin间p值:0.375、0.621、0.513、0.972;B、C两组间p值:0.039、0.988、0.377、0.013;A、C两组间p值:0.714、0.315、0.560、0.475,各项数据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A、B两组受检者双肺各区域像素指数P值:Plin分别为0.134、0.828、0.906、0.794,Plex分别为0.697、0.578、0.530、0.697;B、C两组间p值:Plin分别为0.881、0.766、0.508、0.622,Plex分别为0、0.645、0.973、0.107;A、C两组间p值:Plin分别为0.676、0.275、0.419、0.433,Plex分别为0.722、0.305、0.129、0.920;各组各项数据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辐射剂量:随着NI值的增大,辐射剂量逐渐减小,A、B、C三组ED分别为6.25、2.56、1.49,C组较A、B两组分别降低59.04%及76.16%。但随着NI值增大,质量评分逐渐下降,其中A、B两组质量评分情况相差无几,C组图像质量评分较A、B两组明显下降。 3、ASiR权重:随着ASiR权重的增大,噪声比(SD)逐渐下降,图像的质量评分逐渐升高,高峰位于在50%~70%,当大于70%后图像质量评分逐渐下降。 4、本研究认为,当NI=17(即B组)时,图像质量评分较A组无明显差异,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情况下,明显减低辐射量,且实现CT对肺功能的评价;但当NI=23(即C组)时,虽然图像质量评分下降,但所得各项参数测量结果,与前两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气道壁测量法较其它方法质量评分相对较高,且所得结果与前两组差异小,所以笔者认为当扫描条件设置为NI=23,ASIR%设置为50-70%时,,应用气道壁测量法亦可以满足肺功能评价诊断要求。 结论: 1、利用宝石CT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可以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明显改善图像质量,并实现肺功能的评价。 2、当NI=17时,ASiR%权重为50-70%时,既保证图像质量,又明显降低辐射量,且实现对肺功能的评价,是宝石CT测量肺功能最佳设置。 3、当NI=23时,ASiR%权重为50-70%时,虽然图像质量评分较低,但亦可以实现对肺功能的评价,气道壁测量法优于其他方法,为最佳测量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16.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纪戍,李果珍,施发表,吴国庚,尹晶晶,高立,吴庆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X线和肺功能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年04期

2 何一曼;王镇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壁厚度与肺功能的关系[J];中外医疗;2012年3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俊明;况九龙;左敏静;;高分辨CT评价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及与病情严重度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2 龙建新;徐小平;;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鼻窦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江西医药;2010年07期

3 周俊霖;丁山;吕静;程力;苗静;;儿童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HR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8期

4 王文赳;;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X线表现及CT对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6年04期

5 向葵;干芸根;李荫太;徐大勇;梁国华;;儿童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参数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03期

6 李大伟;余宁乐;涂彧;;儿童CT检查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J];江苏预防医学;2013年01期

7 张超;李小虎;丁倩芸;刘斌;余永强;;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低剂量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年02期

8 王芳;邵剑波;郑楠楠;姚红莉;廖丽娅;王玲;;基于ASiR平台的动态500排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2期

9 赵艳红;杨利莉;汪芳;哈若水;;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肥胖患者CTCA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10 包江萍;晏飞虎;付启义;杨井岗;;不同管电流技术在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琭;赵宏;贾同;赵大哲;;基于胸部CT影像的肺功能评估[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一鸣;多层螺旋CT低剂量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杨珂;山东省CT应用现状及辐射危害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孟琭;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医学图像分割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李琼;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胸部CT中应用的体模及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华;64层SCT低剂量双相扫描在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杰;膈肌和膈疝的CT MPR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何一曼;COPD患者气道壁厚度与肺功能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赵宝英;小气道病变时肺HRCT Mosaic attenuation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谢宁;昆布多糖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重塑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李茜;肾脏MSCT低剂量灌注扫描的实验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林艳梅;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胃癌的临床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尧;氧化应激与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9 王菁;降低时间分辨率对急性脑缺血疾病CT灌注参数值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志伟;多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实验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伟宏,牟文斌,齐冰,王富英,马毅,朱元珏,翟伟明,胡成文,金征宇,刘玉清;CT肺功能成像参数正常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年10期

2 伍建林,沈慧聪,宋清伟,张丽芝,李广伟,于日新;健康成人肺脏在动态螺旋CT扫描中正常表现的定量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毅民;B超诊断仪几种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J];中国仪器仪表;1995年05期

2 李建伟;刘鸿明;;16层螺旋CT螺距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09年10期

3 贺剑;张华;曹小宏;喻东平;罗小平;;心电编辑在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4 吴奇华;张丽娟;杨仕海;吕发金;;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19期

5 李强;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J];医学文选;2002年03期

6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年06期

7 魏本正;影响CR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附ADC COMPACT PLUS成像质量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5年08期

8 朱道升;王永利;邢继波;;充分应用软件功能提高CT图像质量[J];当代医学;2010年13期

9 易大志;李文丽;侯亚平;;对医用CTX辐射源计量检定的思考[J];中国计量;2013年09期

10 张敏;田新力;张蕾;;CT用数字式全自动语言机[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丽萍;李英;唐磊;李艳玲;李晓婷;崔涌;孙应实;张晓鹏;;对同一组病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重建的胸部CT剂量降低及图像质量的评价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杨飞;苏剑波;戴景文;;人脸识别中的人脸图像质量快速评价[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政;刘丰林;罗军;;简论一种工业CT图像质量的快速评价方法[A];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松豪;罗青青;胡娟娟;;基于相关性与图像质量的图像检索算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陈绍武;;印前图像质量的综合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6 潘宁;李丹;曹霞;郑春梅;;提高超声图像质量的初探[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饶德利;;儿童CT检查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光华;;现代超声图像质量与高新技术[A];首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9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10 吕发金;张丽娟;谢惠;蒋孝先;;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骏;[N];健康报;2007年

2 王骏;[N];大众卫生报;2001年

3 贺群;[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刘 晖;[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马艳红;[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郑州人民医院 王建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浙江 ZHANG L;[N];电脑报;2002年

9 李雪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张楠;[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修峰;人脸图像质量评估标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庞建新;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陈晓琳;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明娜;基于视觉系统和特征提取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保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姚伟;基于偏微分方程及变分理论的图像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孟远征;优化微型CT图像质量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红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宁;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2 李润东;气象环境条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奚晓婷;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客观图像质量评估特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林金彪;显示屏图像质量建模与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5 任雪;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王文文;压缩图像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7 杨会军;重建算法对低剂量肺部CT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龚洪涛;基于HVS特性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晓东;成人患者体型参数和腹部CT图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个体化剂量调节的初步前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琨;图像质量对立体定位精度影响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低剂量CT双相扫描在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43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