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价内囊白质纤维束发育及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前后的初步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3 06:20
  目的分析正常人内囊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参数随年龄的相关性改变,以及探讨其在左右两侧、不同部位之间、不同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以了解内囊白质纤维的生长发育及老化的自然规律。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共采集217名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常规磁共振未见异常的正常人行脑部常规MRI和DTI序列扫描。其中右利手207例(男104例,女103例)按照年龄段分为10组:≤1岁为第1组(16名,男9例,女7例),2岁~3岁为第2组(15名,男8例,女7例),4岁~6岁为第3组(21名,男11例,女10例),7岁~12岁为第4组(22名,男11例,女11例),13岁~18岁为第5组(19名,男11例,女8例),19岁~29岁为第6组(25名,男12例,女13例),30岁~39岁为第7组(21名,男8例,女13例),40岁~49岁为第8组(25名,男12例,女13例),50岁~59岁为第9组(22名,男12例,女10例),60岁~80岁为第10组(21名,男10例,女11例);10例健康左利手志愿者(男5例,女5例,22岁~55岁)。对DTI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测量双侧内囊相同感兴趣区的ADC值、FA... 

【文章来源】: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正常人内囊白质纤维束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前后的初步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内囊体积的高分辨率MRI测量[J]. 秦媛,陈楠,郭玉林,朱凯,王星,来彦博,马帅,李坤成,卓彦,陈霖.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 (04)
[2]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②[J]. 张晓钰,桑德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01)
[3]右利手正常年轻人脑投射纤维DTI参数图研究[J]. 李翠宁,刘怀军,贾林毅,耿左军,池琛,崔彩霞,黄勃原.  磁共振成像. 2010(02)
[4]端脑横切面上内囊后肢不对称性研究[J]. 张剑凯,李雪鹏,李少华,陈海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03)
[5]白质纤维束成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 李敏,于向荣,贾中正,周康荣,周建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06)
[6]磁共振张量成像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价[J]. 许祖梅,郭庆清,陈国章,李梅芳,林鹏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12)
[7]核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对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判定[J]. 任钰,陈嘉峰,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05)
[8]两侧内囊非对称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 汪启东,徐晓俊,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5)
[9]正常成年人脑白质扩散各向异性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J]. 栾萍,花倩倩,陆兵勋,潘速跃,张雪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10)
[10]人脑内囊的三维重建及临床应用[J]. 夏长丽,徐亮,徐佳,鞠维娜,朴慧烘,金仙梅,朴贤英,戴琎,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5)



本文编号:2896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96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4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