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6 18:44

  本文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4年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田晓  

【摘要】:研究背景 卒中后抑郁能够使患者的注意力、学习、执行能力等出现明显的损害,这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增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因此,抑郁症的管理日益重视预防干预,成功的预防策略可以减少精神痛苦和抑郁症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预防胜于治疗,尤其是对于抑郁症,预防性干预可能降低每年20-50%抑郁症的总发生率(Therapy for preventi on of post-stroke depres sion)。因此,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因素,以便做到对PSD患者要及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在我院白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接收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在患者发病两周时,采用问卷式的调查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评定抑郁严重程度,按ICD-10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为PSD组和非PSD组。计算PSD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性格、近期负性事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收入状况、吸烟史、饮酒史)、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的发病次数、发病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了解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1.卒中后抑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120例患者中共46例发病,抑郁总的发生率为38.3%,其中轻度抑郁12例占(26.09%),中度抑郁为24例(占52.17%),重度抑郁10例(占21.74%)。 2.PSD相关因素较多。本研究发现PSD患者的发病前性格、近期负性事件、家庭关怀、收入及居住地都与PSD的发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 3.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与PSD的发生有关,并且危险因素越多,越易发生PSD(P0.05)。PSD与吸烟、饮酒史无明显相关性(P0.05)。 4.卒中次数越多、卒中病灶个数越多,越容易发生PSD(P0.05);从卒中位置来看,抑郁组和无抑郁组的卒中位置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但卒中位置在右侧的患抑郁症的比例略低于位置在左侧和双侧的。 5.发病第一天的NIHSS评分越高,越易发生PSD(P0.05)。 6.PSD与血液指标的关系:PSD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并且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越高,抑郁程度越重(P0.05)。 7.PSD与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功能缺损相关(P0.05)。 结论 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比较多,在缺血性卒中后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并且患者引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PSD患者的发病前性格、近期负性事件、家庭关怀、收入及居住地都与PSD的发生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多病灶患者PSD的临床发病率要高于单病灶患者;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与PSD的发生有关;PSD与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功能缺损相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祥;赵旭华;谭钦峰;;脑卒中后抑郁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8期

2 吕梅;吕军;孙雪丽;;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祁爱英;李淑惠;;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年18期

4 郑立峰,王爱兰,宋方禹,谷晓林;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年06期

5 俞海泓,张霞萍,徐翔,魏文石;中风后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年01期

6 叶建宁,邓志宽,帅杰,李强,王桂碧,谷月林;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8期

7 俞敏萱,孙伟,曹凌;126例脑卒中患者老年抑郁量表筛查及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3期

8 吕路线,宋景贵,卢红,顾仁骏,张中兴,石玉中,张帆;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血浆、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测定[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01期

9 龙洁,刘永珍,蔡焯基,柴滨,陆菁菁,贺佳丽,任艳萍;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3期

10 何文贞;蔡德;林丽丽;方玉珊;郑璇;;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江淮,张闻东,汪润生;中风后遗症的针灸综合治疗及其前景展望[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年04期

2 谢若男,李佩芳,杨满琴;神明贴敷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3 张闻东,俞红五,韩为,李佩芳,陈幸生,张友贵,陈浩,周婷,陈颖;针刺对脑中风后期患者康复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4 王艳;谢道俊;;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5 朱诗文;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李穗军;朱化俊;姚真勇;;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合并阳痿48例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汪迎春;沈华;宋丽萍;丁桂林;刘春义;;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的护理干预对血管弹性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胡晓琴;谢氏经络导平仪对偏瘫的治疗[J];安徽医学;1999年05期

9 吴建贤,王斌;走罐加运动疗法对便秘康复的作用[J];安徽医学;2000年06期

10 高晓平;;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良;施涌林;;41例砷作业人员疗养前后发砷水平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绍良;施涌林;;丹参滴注液加能量合剂(含维生素C)结合温泉水对排铅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晶晶;张国富;陶伟;程灶火;;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范军铭;;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单胺类递质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裴强;郑栋华;陈景周;;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郑栋华;裴强;陈景周;;综合性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王艳云;王拥军;;心理治疗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徐伟健;王文斌;张建国;韩东;任晓东;闻晓秋;徐衍杰;王新莹;任志强;郭伟霞;李学农;;“舒心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运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7年

9 王玉峰;唐焕新;刘家岐;杨春义;时喜华;刘建平;王宝梅;;截瘫病人多汗症原因及治疗的研究[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10 田维才;;中国残疾人事业与精神残疾康复[A];庆祝中国民政康复医学会成立十周年医院管理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志;驱动关节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纪长青;自拟补肾疏肝方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朱雪玲;首发未服药青年重性抑郁症脑网络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钟明天;抑郁认知易感者负性情绪信息加工的杏仁核激活及脑功能连接特征[D];中南大学;2011年

5 江先志;双向对拉气动肌肉驱动关节的伺服控制及其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党永辉;腹外侧眶皮层参与抗伤害感受与情绪调节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7 纪孝伟;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及FGF-2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戈;益肾调气法对脑血管病后精神症状组群神经可塑性的干预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姬仲;氟西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离体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10 马斌;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祝丰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吴威;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边静;基于针康法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方案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姚舜;额区腧穴行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赵智平;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初钰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刘钰;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齐玉晶;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宋晓丽;脑卒中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卒中前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璇,宋旻烨;汉语成语结尾字事件相关电位N_(400)的研究[J];广东医学;2003年07期

2 左玲俊,徐俊冕,顾牛范;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1期

3 高红,陈静;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J];黑龙江医学;2002年12期

4 姜莉,倪爱伟,董玉萍;康复指导路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8期

5 李景昉;脑卒中后抑郁性障碍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2年07期

6 苏宝珍,吴瑞枝,叶勤;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探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7 温仲民,包仕尧,刘春风;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智能障碍初步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年04期

8 张许来,张晓莉;老年抑郁症的症状特点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9 于法彦,周增杰,刘欣,张凤西,王玉凤,刘红军,丁业庆;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年01期

10 吴祖舜,高俊凤;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附299例报告[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新良;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与相关因素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02期

2 李东芳,李光来;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2期

3 何丰;徐红波;胡子成;孙后超;冯裕星;牟君;谢鹏;;卒中后抑郁[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12期

4 刘力!100080,冯应棠!100080,张慧英!100080;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5 吴恺!100730,胡夏生!100730,王作伟!100730,王占胜;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卒中后抑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6 邵国富,程丰,包仕尧;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1期

7 杨淑珍,王振才,于福恩,陈艳荣,李晓;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康复关系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8 李香芹;程立春;;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07年18期

9 邓诗梅,杨辉,陈兴洲;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双盲治疗试验[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5期

10 潘云霞,朱晓峰,程全周,张利芳,刘利芳;中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对比[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瑞友;王莉;李吉柱;赵丽霞;毛德军;;卒中后抑郁患者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田亮;叶祥明;李厥宝;刘晓林;周亮;;卒中后抑郁对工作记忆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胡彩容;郑东;曾俏梅;何雪梅;;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丹;韩威;张迪;邢晓东;;针刺从痰论治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单胺递质变化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二次神志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晓钢;汤蕙;王放;杨平;;卒中后抑郁与生物电治疗[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吴湘;;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7 林代华;张志珺;惠皎洁;王迎新;张晓燕;;TREK-1在卒中大鼠海马各区及前额中的变化及其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孙惠红;;疏解平潜、健脾养(清)心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爱敏;刘振华;赵连旭;;5-羟色胺1A受体及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郑榕芳;;浅谈中医心理护理方法在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辽溪;[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衣晓峰 李华妍;[N];健康报;2006年

4 记者 匡远深;[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晋秀林;调肝扶脾、化痰通络法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纪孝伟;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及FGF-2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晶;卒中后抑郁大鼠单胺类递质和受体的变化及米氮平保护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5 陈运平;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抑郁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竞丽;1.电刺激小脑干预脑卒中后DNA损伤与修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2.电刺激小脑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7 裘涛;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及辨证干预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赵丽霞;miR-137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雨;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陈爱敏;5-羟色胺1A受体、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栾文慧;有关国内卒中后抑郁的文献综合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彩霞;血清标志物对卒中后抑郁的预测机制及诊断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5 王霁;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情欲顺势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钱敏;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与生活质量的研究及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金凤艳;B族维生素对卒中后抑郁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蔡卫卫;多巴胺代谢系统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明兴;影响卒中后抑郁发生与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1年

10 张美慧;卒中后抑郁的证候采集分析及病机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54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