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ST段抬高形态对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

发布时间:2016-11-27 16:08

  本文关键词:ST段抬高形态对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ST段抬高形态对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

赵佳  

【摘要】:目的: 对205例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T段抬高不同形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就诊的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205人(男性138人,女性67人),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为三组,即新月型(64例),斜线型(87例),弓背型(54例),观察每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多组资料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危险(相关)因素的关系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基线资料: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高血压病病史中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 2.三组患者在cTnI峰值及LVEF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ST段呈新月型抬高与弓背型抬高组相比在梗死前心绞痛、入院时低血压(90/60mmHg)、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异常Q波的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5%,7%,可以看出三组患者的死亡率存在差异,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右室梗死与不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相比分别在入院时低血压、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cTnI峰值、LVEF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分别对应的P0.05),而在梗死前心绞痛、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异常Q波及院内死亡患者发生率中无统计学差异(其分别对应的P0.05)。 4.三组类型与病变血管数量有统计学差异,且三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5.ST段呈新月型抬高组是LVEF50%的独立相关因素(OR=9.897538,P0.05)。 结论: 1.在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呈新月型的心电图形态提示预后较好,斜线型次之,弓背型较差; 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右室梗死与不合并右室梗死相比,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3.新月型ST段抬高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50%的独立相关因素; 4.新月型ST段抬高组单只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弓背型ST段抬高组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晔生;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1期

2 傅绪杰,邵建华,李建文;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不同形态ST段抬高的机制和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05期

3 王永亮;陈淼;李虹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自发再通率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08期

4 王斐斐;张爱东;李自成;陈家元;;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死亡率影响的meta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42例小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陈运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张素云;;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38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2期

4 崔年芳;郭杰;;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1年01期

5 杨广娥;胡文彬;韩丽;吴筠凡;杨任民;;30例Wilson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晓琴;平板运动试验不同时段QT离散度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付松山;低血钾心电图改变及严重低血钾抢救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傅丽;杨弘;;形成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机制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祝建平,艾洪滨;几种脊椎动物宽频带心电图波形与心电向量环特点的比较[J];动物学杂志;2004年06期

10 刘祥梅,吴宇强,房美玉;体育大学生心电图QRS波群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华;洪亚群;刘建民;毛慧芳;吴松;黄伟;李佳;;电针不同穴位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影响的比较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陈忠梅;;1159例城乡教师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宋术亮;屈福荣;王林;相有章;王秀红;管淑芬;;2387例青少年心电图波形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宋云飞;金娟;李丽萍;;室性早搏中医辨证分型与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关系的研究[A];现代医学诊断指标在中医药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文集[C];2008年

5 李道尧;;哮喘持续状态与肺性P波附24例分析[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野;王斌;;病理状态对麻醉药物预/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A];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孙文婷;喻田;;microRNA在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韦炳华;陈杰;许静;官碧琼;罗子玲;;刺囊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艳;复脉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滕书华;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不确定性度量和属性约简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吴洋;人参皂苷Rb1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王伟;蛙心肌条兴奋传递及蛙心电位在液态介质中分布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5 傅立新;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1年

6 朱洪俊;心电信号深层识别机理的研究与虚拟式心电图仪的研制[D];重庆大学;2002年

7 袁成民;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张涓;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局部舒缩功能与心室活动不同步评价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戴国华;从风病学说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其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谢元芳;基于心电数据库的房颤自主神经调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民杰;基于神经网络的心电图身份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博;益心定悸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组织Ca~(2+)-Mg~(2+)-ATPase活性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邹艳君;补益肾气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忠森;养心定悸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杨彩云;宁心疏肝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刘刚;心电信号的去噪与QRS波检测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星虹;碎裂QRS波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0年

8 王越;基于Cortex 的实时Lowns 分类及检测技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红宇;太原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张明;频发室性早搏Myerburg分级与心悸中医证型关系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翠花;程冠昌;万琪琳;何瑞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4期

2 薛文会,郭绪昆,李玉茜,梁爽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贤尧 ,姜珉 ,王海平 ,孙卉力;右室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表现[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01期

2 王金萍,宋金阳;右室心肌梗死12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3 冀林荣,刘世芳,王云云,陈海生;大量输液抢救右室心肌梗死2例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5年01期

4 魏红艳;张明华;张龚;;右室心肌梗死21例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08年06期

5 彭凌云;杨军;谢小燕;;右室心肌梗死18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4期

6 王锡岭,刘学娟,侯立新;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年02期

7 尹恝,张暋;10例陈旧性右室心肌梗死定位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1期

8 王玉凤,陈宝松;右室心肌梗死1例误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3期

9 宋东熹;右室心肌梗死28例临床报告[J];中国乡村医药;2002年03期

10 代斌新,张秀华,蒋舟山;右室心肌梗死与心电图改变[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志恩;;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价值探讨[A];浙江省第十二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朱云云;潘伟民;;表现为下壁和右室心肌梗死的严重左主干病变一例[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朱云云;潘伟民;;表现为下壁和右室心肌梗死的严重左主干病变一例[A];2008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宇;[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佳;ST段抬高形态对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机构

>吉林大学

相关作者

>赵佳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ST段抬高形态对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9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