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初期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6-10-31 09:36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初期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初期临床观察

叶家豪  

【摘要】:躯体形式障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躯体形式障碍属中医学“郁证”、“不寐”,“惊悸”、“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它是现代医学中各科常见的病,常被误诊为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基本,患者往往反复向不同医生求医,亦难有长期的疗效,。参照中医与之对应的症候及病机分析,躯体化障碍患者由于情绪障碍表现如焦虑、抑郁、狂躁等不明显。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身心不可分。患者说的躯体症状能反映心理状态。躯体症状与心理问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心循环。 多数抗抑郁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激越、焦虑、腹泻、失眠、恶心呕吐、口干、眩晕和便秘。然而不同性质的不良反会应因药物种类而偏重,例如NE再摄取抑制剂容易引起震颤和失眠;5-HT再摄取抑制剂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头痛和失眠;具有额外抗组胺能作用的药物会引起嗜睡及增加食欲。 度洛西汀为5-HT和NE再摄取双重抑制作用的抑郁药物,本药物除了用于治疗抑郁症外,还用于各种躯体症状为主的情绪障碍,为首个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其不良反应亦与其双重抑制作用密切相关,文献报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口干,心动过速,睡觉障碍2)头痛,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泻[3]。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在治疗初期出现,影响了病人对治疗依从性,是导致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化学药物比较中药依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中毒性反应和停药反应及依赖性均明显低于抗精神类药物。中西药物合用在不降低药物疗效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减少副作用发生率,是中医药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方法:本研究根据病人意愿,分别入组中药组、西药组或中西药组,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及中西药组3种方法干预方法对103例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治疗副反应量表的三组间比较 西药组与中西药组和中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中西药组的副反应基本与西药组一致,中药组的副反应低于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其余无明显副反应,为三组中最低。西药组有第1周3例病例因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中药组无因不良事件退出的病例。中西药组在不良事件较西药组低,考虑中药参与在减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有一定作用。 2症状改善情况 2.1躯体形式障碍量表 2.1.1阳性项目总数。 三组阳性项目总数干预后下降幅度相当,中药组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在改善躯体症状方面改善程度基本一致。 2.1.2以系统症状发生率比较 中药参与对消化系统的症状改善较单纯西药组明显,而且中药组参与干预,所改善的症状范围相对广泛,与上述比较结果一致。 2.2中医症状观察表 2.1.1阳性项目总数 根据数据分析后,三组总阳性项目总数在干预后下降幅度相当。西药组第2周开始症状整体上改善,而中药组各项症状比西药组更早得到改善;中西药组合并用药后,症状改善未如一般认为理想,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索。 2.2.2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中药组能改善大部分症状,但各症状改善称帝存在差异。综合胸闷,腹胀,头昏,心慌,抑郁,急躁等症状,根据中医理论这些所改善的症状均与肝郁气滞因素密切相关,这符合中药组基本方所具备的药效。反之西药组在部分症状的发生率改善幅度较大,但从各涉及症状未如中药组广泛。中西药组改善症状为3组中最少。 以上结果表明,西药度洛西汀对心境障碍改善时间较中药组提前1周改善,中药组虽在第2周心境改善,但程度上不及西药组及中西药组。 一般认为,中西医结合应用具有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效能。然而,在本研究中尽管中西医结合组降低了度洛西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疗效高于中医组,但低于度洛西汀组。显示出低毒但并未体现出增效,与通常中西医结合实现“减毒增效”的设想不尽一致,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未必一定是1+11。其原因,可能与中医治疗的定位、辨证论治的准确性,也与选方用药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目前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西药具有一定副作用,中医如何通过正确的辨证论治改善这些副作用,中西医结合实现“减毒增效”的具体方式和定位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有:作为一项在门诊进行的初步临床研究,未能实施完全随机入组,同时由于入选病例数量较少,确切的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设计严格的研究证实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9.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经方治疗躯体形式障碍15例[J];北京中医;2006年01期

2 王维勋 ,罗腾月;安神解郁法治疗神经症性躯体化障碍之我见[J];广西医学;2002年04期

3 赵亮;郭慧荣;;舍曲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8期

4 郭起浩;金丽琳;吴宇洁;吕传真;;躯体症状自评量表的编制与试测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2期

5 崔利军;栗克清;江琴普;高良会;孙秀丽;刘永桥;韩延超;杨老虎;严保平;吕华;;河北省躯体形式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6 吴艳茹;肖泽萍;杜亚松;程文红;范娟;刘漪;唐慧琴;;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7 王志阳;施慎逊;王立伟;;文拉法辛与舍曲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门诊病例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9年02期

8 陈晓鸥;;综合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2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6年08期

9 刘月姮;董宇翔;王晓晨;高丹丹;;针刺对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A、NE、5-HIAA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9年02期

10 何乾超;陈炜;刘泰;;小柴胡颗粒联合舒比利片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社因;张福英;崔友民;孔凡存;房华;;解郁冲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2 张健平;;神泰片与奥沙西泮联合治疗酒精所致焦虑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3 王道俊;;针刺治疗癔性失语38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4 黄豹;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32例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郑家宏,程为力;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恶劣心境对照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任仲园;;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葛雪芬;李月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克明;李晓驷;万兴松;;353例学生精神障碍患者首次住院资料分析[J];安徽医学;2007年04期

9 林勇;夏江明;;过量快克所致精神障碍2例[J];安徽医学;2009年10期

10 孙艳;孔晓明;汪艳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经方治疗躯体形式障碍15例[J];北京中医;2006年01期

2 王苑华,朱培俊,徐松泉,何旭东,张晓军,张静,梁丽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境障碍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3 邱亚峰,马丽霞;躯体化障碍患者防御方式与行为类型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4 李诚,陈国栋;谈中国人躯体化现象及躯体样障碍[J];上海精神医学;1998年01期

5 骆艳丽,吴文源,李春波,江三多,江开达,陆峥,季建林,陈福国,朱荣申,杨素封;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J];上海精神医学;2003年S1期

6 吴皓,楼岑,黄中柯,张大平;躯体形式障碍35例SPECT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6期

7 薛鸾;赵浩;施晓芬;胡建东;;类风湿关节炎伴有抑郁症状的中药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2期

8 吴艳茹;肖泽萍;杜亚松;程文红;范娟;刘漪;唐慧琴;;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9 陈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机理探析[J];江苏中医药;2004年02期

10 王东林,吴彩云,吴爱勤;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胜华;;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苏医药;2011年13期

2 徐俊冕;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3期

3 孙剑经;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躯体形式障碍及心理疗法[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任朝晖,徐正顺,胡军,孙丽娟;躯体形式障碍45例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5 任艳萍;;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07期

6 孟焱;陈佐明;张红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J];职业与健康;2008年19期

7 刘红霞;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年04期

8 杨世平,闫风枝;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4年05期

9 江丹妮;;“心魔”的推手是焦虑[J];药物与人;2011年08期

10 李卫华;尹雪峰;;氟西汀治愈顽固性呃逆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岑;史国华;黄中柯;;躯体形式障碍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蒋陆平;;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生活事件的临床对照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石洲宝;陈林庆;刘敏科;唐珂;张静霞;赵剑华;张德奎;黄生辉;董介正;;抗抑郁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怡芳;李晓驷;;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结构式家庭治疗[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童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诊治相关因素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何苏民;;6例颈椎病误诊躯体形式障碍分析[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国荣;金卫东;;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比较[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丁张群;;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症状分析及护理对策[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石洲宝;刘敏科;赵剑华;黄生辉;;米氮平与劳拉西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自主神经紊乱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海生;张莉;王飞;周小涛;蒋小萍;;综合医院医师对躯体形式障碍知晓率调查[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兰萍;[N];健康报;2006年

2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 许明智 翁伟秦 郝黎 整理;[N];健康报;2011年

3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主任医师 王淑琴;[N];秦皇岛日报;2006年

4 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王荫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记者 叶芳 通讯员 戴丽娟 庄文斌;[N];广东科技报;2009年

6 麦清云;[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科 伏炜;[N];家庭医生报;2005年

8 杨霞;[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薛原;[N];健康报;2007年

10 张晓芳;[N];宁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辰;多躯体症状患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张朝辉;躯体化障碍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何伶俐;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概念发展中的文化分歧[D];南开大学;2013年

4 滕金艳;不同电针对抑郁症胃肠道躯体症状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赵燕;基于多种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的抑郁症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侯亮;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劳流行状况和相关因素的初步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王海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张磊;女性经理人工作应激投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段冬梅;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家豪;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初期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2 刘果;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的依恋关系与防御方式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宋婧杰;48例大学生躯体形式障碍相关心理因素及其情欲顺势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吴琼;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杜晓玮;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栾树鑫;抗抑郁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比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鲁芸;文拉法辛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佐涛;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特征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9 任菁菁;社区保健机构中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10 何丽萍;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初期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59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