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直流微电场对种植体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06:59

  本文关键词:直流微电场对种植体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修复方式,已成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重要修复手段。种植体周围骨的质和量是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重要因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种植体-骨界面的迁移、增殖、分化和成骨可能是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重要因素。提高BMSCs在人工种植牙修复中的功能,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种植体表面改性、物理刺激、化学因素等。骨是天然的驻极材料,电场的作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目前有研究表明电容螯合电场可促进犬牙槽骨、兔胫骨种植体植入后的骨愈合。直流微电场可以促进骨愈合,但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细胞学研究及动物实验探讨直流微电场对种植体周围BMSCs迁移、成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临床种植修复效果提供新方法。实验一GFP-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目的:完成GFP大鼠BMSCs体外培养及鉴定,细胞3代后可用于实验。结果:所培养的BMSCs体外大量增殖其形态特征表现为干细胞特性,形态均一,增殖能力强,可向成脂、成骨方向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其细胞表面标志物特征为CD29、CD90、CD71日性,CD45、CD86和CD80阴性。结论:培养的大鼠BMSCs细胞形态、成分均一,纯化完成,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细胞表型符合干细胞特点。实验二筛选直流微电场对BMSCs的适宜迁移、成骨和增殖作用条件目的:筛选最适BMSCs迁移的直流电场作用时间,直流微电场对细胞迁移和成骨的影响,以及直流微电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200mv/mm强度下,最佳细胞迁移的电场作用时间为4小时,直流微电场作用4小时,Transwell实验细胞迁移数量最多,ALP染色下观察成骨结节最多,加载直流微电场可促进BMSCs增殖。结论:200mv/mm直流微电场强度下,4小时的作用时间促进了BMSCs的迁移、成骨和增殖的生物学特性。实验三直流微电场通过SDF-1/CXCR-4生物轴对BMSCs勺迁移影响以及直流微电场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目的:直流微电场对BMSCs迁移作用相关机制的研究,并初步探讨直流微电场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在2OOmv/mm直流微电场4小时的作用下SDF-1促进BMSCs的迁移,直流微电场可促进CXCR4的表达。直流微电场干预后的BMSCs的OCN、BSP基因表达水平,ALP、RUNX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增高。结论:直流微电场可通过SDF-1/CXCR4生物轴调控BMSCs的定向迁移;初步从相关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来讲,直流微电场对BMSCs的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实验四直流微电场对SD大鼠胫骨骨结合的影响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直流微电场对大鼠钛种植体与胫骨骨结合过程中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在直流微电场作用下GFP-BMSCs在大鼠体内迁移到种植体周围数量多于对照组。种植体植入后4周,加载直流电场200mv/mm,4小时,14天的实验组骨种植体接触率明显高于未加载电场的对照组。骨小梁间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即骨密度较高,以上参数表明加载电场组骨量明显高于未加载电场组;加载电场的SD大鼠的平均旋出扭矩值在第4周明显高于未加载电场的SD大鼠。加载直流电场后的大鼠胫骨的种植体骨结合率在第4周明显高于未加载电场的大鼠,加载直流电场也导致了种植体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在第4周出现了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加载电场后,可见周围骨组织向种植体表面延伸,形成“伪足”样结构沿着种植体表面形态结构生长,实验组较对照组新生骨组织与种植体表面粘附更加紧密。种植体表面有大量新生骨小梁及类骨基质,骨小梁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织状结构,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有均匀的新生骨组织生成,对照组种植体-骨界面新生骨组织较疏松,骨组织成熟度与种植体结合紧密程度稍差。结论:直流微电场可促进骨结合过程中BMSCs的迁移,增强SD大鼠胫骨种植体周骨密度,促进骨结合。
【关键词】:直流微电场 种植体骨结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成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6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7-8
  • 中文摘要8-11
  • Abstract11-14
  • 前言14-15
  • 实验一 GFP-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15-20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15-16
  • 1.1 实验对象15
  • 1.2 材料15
  • 1.3 方法15-16
  • 1.4 统计学方法16
  • 2 结果16-18
  • 3 讨论18-20
  • 实验二 筛选直流微电场对BMSCs的适宜迁移、成骨和增殖作用条件20-26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20-22
  • 1.1 实验对象20
  • 1.2 主要实验试剂20
  • 1.3 实验仪器20
  • 1.4 方法20-22
  • 1.5 统计学方法22
  • 2 结果22-25
  • 3 讨论25-26
  • 实验三 直流微电场通过SDF-1/CXCR-4生物轴对BMSCs的迁移影响以及直流微电场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26-34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26-28
  • 1.1 实验对象26
  • 1.2 实验材料及仪器26
  • 1.3 实验方法26-28
  • 2 结果28-32
  • 3 讨论32-34
  • 实验四 直流微电场对SD大鼠胫骨骨结合的影响34-42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34-36
  • 1.1 实验对象34
  • 1.2 实验材料34
  • 1.3 方法34-36
  • 2 结果36-40
  • 3 讨论40-42
  • 全文总结42-43
  • 参考文献43-49
  • 文献综述49-60
  • 参考文献54-6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运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3年01期

2 井燕;李良;李毅;陈孟诗;吴文超;陈槐卿;刘小菁;;力学应变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3期

3 崔向荣;苏伟;黄钊;覃万安;;电磁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4 彭飞;郑亚东;徐西强;虞冀哲;吴华;;620nm低能量红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5 赵领洲;刘丽;吴织芬;;微米坑/纳米管氧化钛形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J];医学争鸣;2012年04期

6 杨姣;夏雷;汤郁;陆化;费小明;;肿瘤坏死因子预处理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王晶;张洹;;-80℃一步法冻存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年03期

8 陈翠平;罗新;;17β-雌二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年05期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0期

10 吴玉琼;房兵;江凌勇;;间歇牵拉应变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亮;郑雅元;崔燎;刘钰瑜;;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吴江;陈槐卿;K-LP.SUNG;;钛颗粒负荷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机理[A];全国首届青年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江;陈槐卿;李良;尹光福;K-L P.SUNG;;钛颗粒负荷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机理[A];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海啸;洪盾;万晓晨;李继承;;肠毒素C联合维生素C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袁风红;邹耀红;高恺言;俞可佳;;地塞米松对体外人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宋忠臣;束蓉;董家辰;李松;;低氧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7 董家辰;束蓉;宋忠臣;;炎症微环境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8 孙楠;杨力;张振;张桦;陈宏;蔡德鸿;;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分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马雪;孟静茹;贾敏;王宁;胡静;周颖;罗晓星;;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和敏;;成骨分化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研究[A];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逸明;microRNAs调控Satb2介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李松涛;EphB信号在轴向仿生压应力调控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方文;纯钛表面WNT信号通路调控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杨勇;电磁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初步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琪;雌激素受体-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6 汤郁;SLE患者骨髓MSC成骨分化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江n;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成骨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丽侠;替诺福韦酯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洪盾;成骨分化中糖皮质激素信号通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蔡川;雌激素相关受体α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秦子顺;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3 刘可;miR-106bE靶向调控BMP2参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与体内骨形成[D];苏州大学;2015年

4 付雪杰;MSCs与去分化MSCs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免疫原性上调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崔阳阳;蛋白激酶C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6 严一杰;体外诱导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高羽萱;直流微电场对种植体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8 郭中豪;甲状旁腺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李慧垠;高脂环境下大鼠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Wnt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聂晓萌;MicroRNA靶向Id1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直流微电场对种植体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0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5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