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骶管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3 09:17

  本文关键词:骶管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年

骶管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赵可意  

【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局部神经受累及其所支配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疱疹或丘疹,并伴明显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疾病。在皮损消退后,神经痛仍然持续存在,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约30%~50%的中老年人于皮疹完全消退后,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疼痛的严重程度、性质及频率因人而异,可呈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轻微的接触刺激就能诱发疼痛的痛觉超敏,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目前临床上对于带状疱疹及PHN的治疗方法诸多:中医常以清肝胆实火、清热解毒为法,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随证加减变通,并配合针灸理疗等多种手段治疗;西医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类等药物为主,但效果均不理想。患者常年饱受疼痛的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长期服用止痛药物还容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 目的:本课题通过硬膜外给药的方式,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变化,旨在探讨骶管疗法对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的有效率,为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 方法;并对不同中医病证类型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探讨骶管疗法对不同证型患者的治疗特异性。 方法:参照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编写《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蛇串疮”诊断标准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PHN的诊断标准:将确诊的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给药的方式治疗,对照组予肌肉注射药物的方式治疗。治疗后分别对其进行VAS评分,并评估其睡眠及口服止痛药等情况。所有数据均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和统计。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标示,对于VAS评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治疗组治疗后无需继续服用口服药物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2治疗组治疗后仍有睡眠障碍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3治疗第一次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VAS评分减轻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结束3个月时,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VAS评分,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VAS评分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VAS评分,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5带状疱疹及PHN中不同证型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均减低,按照其减低程度由高到低为别为:肝胆湿热型脾虚湿蕴型气滞血瘀型。各证型治疗后VAS减轻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证型VAS评分减轻程度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骶管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的减轻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物的依赖性。 2骶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睡眠障碍。 3骶管疗法首次治疗后,对疼痛的改善程度显著。 4骶管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为“优”。 5对于不同中医证型的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骶管疗法均显效,其疗效上无明显差异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52.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扬;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年01期

2 吴艺玲;程红云;李铁山;王锋;;围针法配合TDP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8年02期

3 谢明娟;杨玉才;芦素芳;杨秀英;张松娥;张云;;骶管硬膜外充填法治疗腰腿痛[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4 陈洪沛;陈佳;杨运宽;路永红;向丹黎;;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年04期

5 张红星;刘银妮;邹燃;黄国付;;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09年03期

6 王家双,朱月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远期疗效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振华;;自制消疣合剂配合西药治疗扁平疣79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5期

2 赵政龙;廖理超;刘金丽;张思平;胡白;王志华;王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魏文;;皮肤划痕症9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9年10期

4 王刚;徐祥宇;;芪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J];安庆医学;2011年02期

5 刘光;李光早;徐静;罗彦丽;;以瘢痕疙瘩为首发表现的皮肤转移性(胃)印戒细胞癌1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徐兵;蔡娟;陈娟娟;张云莲;蔡振华;张翠英;;小儿手足口病25例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陈宏泉;石新艳;陈官芝;赵秀峰;徐连凤;;新形势下皮肤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孙洪林;;地红霉素肠溶片治疗Ⅲ-Ⅳ级痤疮65例[J];北方药学;2010年05期

9 姜燕生;张广中;;自拟降龙金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7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年04期

10 蒋晓蕾;王俊慧;刘瓦利;;庄国康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升伟;李芳英;何圣兴;;带状疱疹并发病毒性脑膜炎1例[A];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正;蒋自强;李鹏宇;闫磊;李政伟;;凉血消风饮治疗HIV相关性痒疹(血热生风证)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孝洪;;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6例[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何晓丹;冉玉平;代亚玲;;表现发热和系统性淋巴结肿大的隐球菌病一例[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5 张建东;康晓芳;管秀好;孙明强;林俊萍;李久宏;;伪膜性阴囊癣2例[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6 祝永刚;;麻风病防治中的几个现实问题[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7 赵继荣;;腰椎间盘突出症注射治疗近况[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朱伟新;陈建生;付秀文;;骶管填充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50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孙远征;马劲云;;局部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8例[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10 张淼;马劲云;孙远征;;围刺、夹脊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薇;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潘展砚;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皮肤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乔云英;针刺镇痛中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陈筑君;中医治疗黄褐斑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温优良;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及临床运用规范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周冬梅;王莒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血为主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军;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肖红丽;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迟发相过敏反应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李薇;寻常型天疱疮抗原桥粒芯糖蛋白4片段的克隆和免疫识别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宋业强;白癜风中医文献与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行气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晓红;二仙止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冲任不调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刘卓琳;鲜肤颗粒治疗湿疹湿热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秋蕊;益气活血止痛方治疗中老年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2水平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解杰;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配合交泰丸填脐疗法治疗肺胃血热证青年痤疮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尤莉莎;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评估及机理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谢军;复方甘草黄酮乳膏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邓永琼;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耿爱爱;消银解毒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侯文婕;从伏邪论带状疱疹[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萍;电针加音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6例[J];广西中医药;2004年05期

2 周红,于琼;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8期

3 周学林;;放血拔罐加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47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04期

4 刘岩红;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6例[J];四川中医;2003年04期

5 李文雪,张振伟,马英;围刺加光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J];四川中医;2005年05期

6 刘斌;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40例[J];山西中医;2004年01期

7 李杰;;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8期

8 何广武;金贤为;;天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11期

9 余文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年01期

10 马新平,蒋微微;火针拔罐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楚光,蒋年春;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J];广州医药;2000年04期

2 潘美英;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J];海峡药学;2000年01期

3 张怡,钮玉良,邓华,陈威俊;中医治疗带状疱疹23例分析[J];北京军区医药;2000年04期

4 盛晚香,冯谊,宋韬,宋继权,王汉君;电子火花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张少民,徐慧;带状疱疹患者70例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0年01期

6 戴月;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7例[J];河北中医;2000年09期

7 赵兴银,陈会敏,张云亭;雄菟散治疗带状疱疹122例[J];河北中医;2000年10期

8 郭洪亮;带状疱疹的治疗进展[J];菏泽医专学报;2000年02期

9 徐爱莉;带状疱疹188例临床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0年02期

10 艾东方;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概述[J];基层中药杂志;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惠妮;李红毅;黄咏菁;池凤好;范瑞强;;带状疱疹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2 王时伦;王秀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28例报告[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3 黄积成;彭玲艳;;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8例[A];'99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周蓓;;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周世伟;;软组织挫伤诱发带状疱疹23例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耿国富;;24例带状疱疹临床观察[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7 张绪国;肖敏;陈立东;朱艳霞;;胸部带状疱疹误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潘宏力;;形成带状疱疹的原因及护理[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杨凤会;;针对病因治疗带状疱疹综合评述[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桂兰;孙晓杰;王春梅;刘永斌;赵薇;柴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48例临床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病 主治医师 颉玉胜;[N];家庭医生报;2003年

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张继增;[N];保健时报;2006年

3 ;[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梨平;[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山凤;[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杜恩;[N];健康时报;2007年

7 江苏省兴化市陈堡镇蔡堡村卫生所 曹荣洲;[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8 仓绶;[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特约记者 程守勤;[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张继增;[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玉莲;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文献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东;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评价[D];浙江大学;2010年

2 黄时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消退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探讨及导师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总结[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冀亚男;感觉定量检查在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锡阳;193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双阳;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3例回顾性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王鸿健;336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王松云;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8 陆景珊;带状疱疹后疼痛治疗前后蛋白质组学生物标记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吴蕾;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杨惠妮;带状疱疹中西医学疾病特征及相关资料横断面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骶管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62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c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