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基因突变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09 11:27

  本文关键词: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基因突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济南大学》 2013年

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基因突变分析

周燕  

【摘要】:研究背景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是一种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主要分为:斑块型(PM),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DSP),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SAP),掌跖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症(PPPD),线状汗孔角化症(LP),掌跖点状汗孔角化症(PPPP)。其中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好发于30-40岁,男性多见,皮损以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呈嵴状隆起的浅褐色离心性环状斑为特征,主要分布在面、颈、躯干上部、上肢伸侧等曝光部位,日光或紫外光照射可能诱发皮损或使之加重。组织病理学上以鸡眼样层板(即角化不全柱)为特征。到目前为止发现DSAP的四个致病区域,分别定位于12q23.2-24.1(DSAP1),15q25.1-26.1(DSAP2),1p31.3-p31.1(DSAP3),16q24.1-24.3(DSAP4),且在DSAP1区域发现3个致病基因SSH1,SART3和MVK。本研究收集10个DSAP家系及4个DSAP散发病例,通过DNA直接测序法对SSH1、SART3和MVK基因进行突变分析。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患者SSH1、SART3、MVK基因突变位点。 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汉族的10个家系及4个散发DSAP患者临床资料及家系情况,并抽取患者、家系成员及100名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个体血样,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患者、家系成员和100名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个体SSH1,SART3,MVK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通过对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检测上述3个基因突变位点。结果通过对中国汉族人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SAP)患者进行突变检测,在DSAP患者中发现3个国内外未曾报道的MVK基因突变位点(在家系1和家系2患者中发现共同突变c.395delT,在散发病例1和散发病例2中分别发现突变c.853ins A,c.1057delTGGAGGCCACGAAG),而这10个家系中表型正常个体及100个无关正常对照中均不存在这样的突变。SSH1基因、SART3未检测到基因突变位点。 结论MVK3个突变位点在中国汉族DSAP患者中均为首次报道,本研究证实该三种突变是引起DSAP临床症状的致病性突变,而不是正常多态性,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家系2患者与散发病例1身上除有典型的DSAP皮损外还存在典型斑块皮损,提示MVK不仅是DSAP的致病基因,而且与PM的发病可能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为研究DSAP患者发病机理及MVK基因与其他类型了汗孔角化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将来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随振玉;小蓟饮子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38例报告[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3期

2 蒋蔚;自拟消风汤加减治疗荨麻疹15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3 韩久树;;读秒止痛疱疹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4 李麟;;女性颜面部再发性皮炎58例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刘学公;程义壮;洪波;何瑞启;;~(90)Sr-β敷贴治疗儿童皮肤毛细血管瘤[J];安徽医学;2009年07期

6 王和;;放射治疗与带状疱疹[J];安庆医学;1998年01期

7 周辉;;托毒消痤汤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56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1年08期

8 李卫红;黄芍;谭小燕;董嘉蓝;何展旺;叶萍;蔡美;;中药敷脐加保留灌肠治疗银屑病31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田黎明;胡耀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与囊肿型痤疮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医学;2009年02期

10 张颖;张蕴芬;;掌跖脓疱病28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民;;斯奇康治疗扁平疣21例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利民;;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治疗石棉状糠疹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佃会;王健;单秋华;赵颖;韩晶;;耳穴综合疗法治疗稳定期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杜仲;;白氏甲珠丸治疗带状硬皮病56例报告[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邴雅珺;姚明;郑惠;;除湿饮治疗老年湿热内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曹卫菊;;氯倍霜豚鼠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玲玲;;新生儿水痘1例报告[A];玉溪市第十五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效筠;;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养血生发胶囊治疗斑秃43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9 何梅;郑荃;安霞;宋居才;;Q-1064nm激光联合口服妥赛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A];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卫红;宋居财;佟玲;谭芯;;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表皮囊肿98例疗效观察[A];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小东;人胆管损伤的修复及兔胆管狭窄的预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唐桦;AQP3在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皮肤组织及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D];中南大学;2008年

3 商刚;针药并用联合自体表皮移植与光照治疗白癜风荧光光谱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李鹏程;1.微粒粘膜—明胶海绵复合移植预制尿道的实验研究 2.微粒粘膜—明胶海绵复合移植耦合局部皮瓣再造尿道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赵庆利;蔡瑞康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瘢痕疙瘩辨体—辨病—辨证分析与中药外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6 刘平;皮肤病和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定位与突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米兰;竹黄颗粒剂Ⅱ对银屑病患者IL-8和RANTES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刘翔;欧阳恒论治硬皮病经验总结及“以皮治皮”法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李小莎;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相君;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及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朱小霞;Toll样受体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D];浙江大学;2010年

3 朴珉贞;电针对豚鼠银屑病模型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鹿见香;祛银颗粒对KGF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及分泌TNF-α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罗腾芳;刺络拔罐法对慢性湿疹患者瘙痒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林佩萍;2010澳门青少年性观念和性病、艾滋病知识调查[D];暨南大学;2011年

7 景少权;热敷药对硬皮病动物模型真皮厚度和Ⅰ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8 李天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许璟;肛门慢性湿疹治疗病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廖雯宇;肛周皮下封闭配合内痔结扎术治疗肛门湿疹合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邑,武玲慎,涂平;疣状增生性汗孔角化症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10期

2 王海英,丁俭;汗孔角化症误诊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年06期

3 黄朝卫,陈兴平;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05期

4 刘靖,李东海;汗孔角化症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6期

5 范志,钱兴财;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1例[J];皮肤病与性病;1994年04期

6 褚京津,佟盼琢,李魏菊,李洪菲,卫连坤,郑茂荣;线状Mibelli汗孔角化症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3期

7 张冀宁,尹璐,张庆瑞,姜彦多;汗孔角化症一家系14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1年05期

8 周忠华,亢万斌,张梅,薛立新;浅表性播散性汗孔角化症一家系4代1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3期

9 杜旭峰,史维平;汗孔角化症15例临床病理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4年10期

10 魏生才,张学军;汗孔角化症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闵仲生;;斑块型汗孔角化症2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陈胜湘;;Ⅷ代遗传病汗孔角化症家族的353人家系调查与遗传方式研究[A];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文摘汇编[C];2005年

3 程晖;张学军;杨森;;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晓艳;张建中;;浅表性播散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许天星;;光线性皮肤病的评估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6 王松挺;舒国斌;赵红磊;;浅表性淋巴管畸形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翁伟丽;邓永辉;蔡金辉;曾海玲;李勤;;点阵铒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的疗效观察[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凤超;唐恺森;郝颂华;冯志刚;;浅表性瘢痕的磨削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陈倩;;皮肤磨削术治疗浅表性疤痕与色素斑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薛松;夏术阶;刘海涛;;2微米激光微创治疗多发浅表性膀胱肿瘤[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清;[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 王利锋 杨高云;[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海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记者李冬梅;[N];北京日报;2003年

5 施志乐 主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6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北京友谊医院 主任医师 王润华 房山中医医院 医师 程洪杰;[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沈杰;[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卢绪德;[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魏鑫;[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播散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致病基因[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邓昊;对一个弥漫性浅表性光敏性汗孔角化症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对迟发型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魏生才;掌跖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症基因定位和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基因定位克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4 郑涛;1.上皮钙粘素基因CDH1编码区多个SNP和Exon 13单体型分布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研究 2.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结核肾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蒋廷波;血管内超声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1年

6 邹戈;膀胱移行细胞癌及人膀胱癌T24细胞中VEGF、TSP-1和COX-2mRNA表达及意义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严淑贤;紫外线照射对真皮结构和代谢的影响及氮氧化物Tempol保护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庞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尿脱落细胞Id1表达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郑涛;I、上皮钙粘素基因CDH1编码区多个SNP和Exon 13单体型分布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研究 II、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结核肾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陈伟;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浅表血管瘤临床与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燕;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基因突变分析[D];济南大学;2013年

2 田地;应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一个汗孔角化症家系的致病基因[D];中南大学;2012年

3 张学奇;五例汗孔角化症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分析及两点连锁分析证实汗孔角化症具有遗传异质性[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4 刘晨帆;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D];山东大学;2005年

5 朱腾飞;甲羟戊酸激酶突变导致光敏性汗孔角化症的致病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彭炳生;像素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孙文正;清热化湿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脾胃湿热证的疗效观察与机理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朱红学;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移行细胞癌的远期疗效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9 邹正;雄激素受体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钢;MMP-2和Kis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基因突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68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