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69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9 01:36

  本文关键词:69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4年

69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徐雅琴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孢子丝菌病可能的致病机制和患者的免疫状态。 方法:采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69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其中固定型37例,皮肤淋巴管型32例)和6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16+56+细胞的百分比和CD3+CD4+/CD3+CD8+细胞比值。 结果:孢子丝菌病患者组外周血CD3+CD8+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患者组:20.54±7.06%,对照组:24.46±8.5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CD4+T细胞/CD8+T细胞则高于对照组(患者组:2.24±1.11,对照组:1.81±0.8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6)。病程≥6个月组的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病程≥6个月组:20.01±6.16%,,对照组:24.46±8.5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CD4+T细胞/CD8+T细胞则高于对照组(病程≥6月组:2.26±0.88,对照组:1.81±0.8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19.56±6.62%,对照组24.46±8.5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结论:孢子丝菌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其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人,病程长短和临床分型与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百分比可能相关,病程长和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坦,王贞生,陈秀琼,黎旭万;孢子丝菌病20例临床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2 李安生,吴绍熙!210042南京,吕桂霞!210042南京,沈永年!210042南京;孢子丝菌病61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年05期

3 代耕武,丁正!644000,曹良清!644000,王瑞杰!644000,邓英键!644000,刘忍!644000,罗汉超;突发孢子丝菌病87例报告[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年05期

4 乔丽华;氟康唑治愈孢子丝菌病1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1年04期

5 钟值难,魏学东;湖南地区26例孢子丝菌病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1988年03期

6 柴立,马淑文,谢珍珍,李玉堂,尤刚,张美莲;28例儿童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年06期

7 孙仁丽,杨本义;皮肤型孢子丝菌病12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2年04期

8 姜战平;夏修蛟;;鼻部孢子丝菌病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7期

9 李军德,潘玉明, 李冠勇;孢子丝菌病延误治疗1例[J];前卫医药杂志;1994年06期

10 张国军,刘凤荣,董轶莅;孢子丝菌病76例临床与误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珊山;;孢子丝菌病的治疗经验和存在的问题[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柳风琴;刘丽娟;吴春燕;;13例孢子丝菌病的护理休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珊山;蔡晴;宋洋;姚蕾;于艳;钟淑霞;周俊锋;;鼻部孢子丝菌病36例临床分析[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洪晓;李中伟;;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曹玉中;曹淑杉;代炳梅;;孢子丝菌病误诊45例临床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珊山;宋洋;姚蕾;刘鹤松;钟淑霞;田亚萍;于艳;;三种疗法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对照研究[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玉安;郑陵吉;;62例儿童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夏建新;牟妍;樊莎莎;王劲风;王平凡;王延龙;金学洙;;鼻部孢子丝菌病10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车敦发;曹扬;叶楠;倪通;倪容之;;斯皮仁诺治愈一例皮肤孢子丝菌病[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张晓光;李艳玲;李玉平;四荣联;;婴儿孢子丝菌病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士德;[N];健康报;2006年

2 青岛大学医学院皮肤科教授 秦士德;[N];健康报;2007年

3 皮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教授 郑岳臣;[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胡亚莹;[N];健康报;2005年

6 杨素萍;[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7 柏正宏;[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柏正宏;[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 戴若玲;[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江春;[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祥明;申克孢子丝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型及其与孢子丝菌病临床型别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利;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附30年病例复习)[D];吉林大学;2012年

2 田超群;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徐雅琴;69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媛媛;伊曲康唑与碘化钾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青玲;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113例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丽;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观察及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7 吕莎;吉林省扶余地区35例儿童孢子丝菌病的分离菌株的基因鉴定[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贺;温热疗法与口服碘化钾溶液治疗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疗效比较[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霍姗姗;10%碘化钾溶液及两种剂量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燕巍;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T-DNA插入突变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69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81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