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7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2 14:07

  本文关键词:7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合并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诊断SLE合并HZ住院患者(观察组),及按年龄和性别分层后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74例单纯SLE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等情况,比较分析SLE并发Hz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1、近8年,我院SLE合并HZ患者132例,排除了同时合并其它感染及合并严重其他基础疾病后共74例进入观察组,男性9例,平均年龄为(23,33.5)岁,女性65例,平均年龄为32.31±15.57岁,其中10-18岁有17例,19-45岁有40例,46-65岁有15例,66岁以上有2例。发病时间14例(18.9%)在春季发病,26例(35.1%)在夏季发病,17例(23.0%)在秋季发病,17例(23.0%)在冬季发病,以夏季多见。其中泛发性有5例(6.8%),累及颅神经12例(16.2%),颈丛神经9例(12.1%),肋间神经40例(54.1%),骶神经8例(10.8%);其中20例(27.0%)发生在狼疮稳定期,30例(40.6%)发生在狼疮轻度活动期,22例(29.7%)发生在狼疮中度活动期,2例发生在狼疮重度活动期(2.7%)。HZ发病距离SLE发病时间为(15,39.6)月,HZ发病距离SLE开始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为(4.75,10)月。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症状都以关节炎和/或关节痛、面部红斑多见,观察组中水肿亦多见。两组比较,水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肾脏累及、累及脏器个数及SLEDAI评分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室检查比较,CD4百分率、血清白蛋白、C3、C4、IgG、IgA、IgM总体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4小时尿蛋白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1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月内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环磷酰胺累积量、环磷酰胺冲击及甲氨蝶呤使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SLE合并HZ危险因素分析显示:24小时尿蛋白、免疫抑制剂使用的种类、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冲击、环磷酰胺累计量、甲氨蝶呤的使用、肾脏损害、脏器累计数及SLE-DAI评分为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1gG为保护因素。其中环磷酰胺累积量、甲泼尼龙冲击、甲氨蝶呤使用、IgG为其独立相关性,按照OR值,其危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累积量、甲泼尼龙冲击、甲氨蝶呤使用治疗。6、观察组组内比较显示:SLE合并HZ感染病程中激素减量及激素的用量对病程长短无影响;而合并HZ前与病程中实验室检查及SLEDAI评分的比较显示,病程中IgG、IgA、IgM均低于感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SLE合并带状疱疹感染的危险因素为24小时尿蛋白量、肾脏损害、脏器受累数、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甲氨蝶呤的使用、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冲击、环磷酰胺累计量及SLE-DAI评分;其保护因素为血清白蛋白、IgG。2、环磷酰胺累积量、甲泼尼龙冲击、甲氨蝶呤使用、IgG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的感染有独立相关性,根据OR值,其危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累积量、甲泼尼龙冲击、甲氨蝶呤使用治疗。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的感染对狼疮活动度无影响,在带状疱疹感染病程中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需减量,其对带状疱疹病程无影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带状疱疹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93.241;R752.12
【目录】:
  • 个人简历3-5
  •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5-6
  • 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3
  • 资料和方法13-14
  • 结果14-24
  • 讨论24-28
  • 结论28-29
  • 附录29-33
  • 附录129-31
  • 附录231-32
  • 附录332-33
  • 参考文献33-36
  • 综述36-45
  • 参考文献40-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德华;陈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6年04期

2 郭云柯;钱先;孙凌云;张缪佳;;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2年17期

3 吴晓丹;杨毅;龙武彬;;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带状疱疹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09年02期

4 蒋媛;赵岳;魏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林麟,陈祥生,崔盘根,余碧娥,王玮臻,唐素华,章伟,陆春,傅雯雯,陈春梅,万苗坚;国产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7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2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3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