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中国汉族人群特应性皮炎易感位点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20:08

  本文关键词:中国汉族人群特应性皮炎易感位点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产生高IgE倾向,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欧美和日本人群的多项AD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与AD GWAS的meta分析研究揭示了AD的多个易感位点。不同种族其遗传易感性是不同的,这些易感位点与中国汉族AD人群的关联性还不清楚,在不同人群中验证AD易感位点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目的:在中国汉族AD患者中验证欧美和日本人群GWAS报道的10个AD易感位点(包括提示易感位点),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易感位点与AD相关表型的关联性。 方法:选择2,205例特应性皮炎病例和2,116例种族匹配的正常对照,应用Sequenom MassArrayTM质谱阵列技术对我们选择的17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相关实验结果用PLINK1.07以及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由于SNPs rs7637099和rs6461923分型不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P-hwe<0.05),所以未进一步分析。(1)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余下的15个SNPs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PBonferroni0.05);(2)早发型AD组与晚发型AD组相比:rs878860C等位基因频率在早发型AD组明显高于晚发型AD组(62.3%vs.57.9%, P=0.042, OR=1.20),并且rs878860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2);(3)AD伴IgE升高组与IgE正常组相比:rs2164983C等位基因频率在IgE升高组中明显高于IgE正常组(90.3%vs.86.3%, P=0.022, OR=1.49),并且rs2164983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5);(4)家族异位史阳性组与家族异位史阴性组相比:rs7927894T等位基因频率在家族异位史阳性组中明显高于家族异位史阴性组(19.4%vs.16.7%,P=0.031, OR=1.201),并且rs7927894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31);(5)AD伴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组与“单纯型”AD相比:rs952559T等位基因频率在AD伴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组中明显高于单纯型”AD组(64.9%vs.58.6%, P=0.047, OR=1.31),并且rs952559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6);(6)AD伴毛周角化症组与AD不伴毛周角化症组相比:rs6780220T等位基因频率在AD伴毛周角化症组中明显高于AD不伴毛周角化症组(61.4%vs.56.4%, P=0.024, OR=1.23),并且rs6780220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2)。 结论:(1)欧美和日本人群新发现的10个AD GWAS易感位点可能与中国汉族AD的发病不具有相关性;(2)11p15.4区域的rs878860可能与AD的早发有关;(3)11p13.5区域的rs7927894可能与AD伴家族异位史具有相关性;(4)8p21.13区域的rs952559可能与AD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相关;(5)3p21.33区域的rs6780220可能与AD伴毛周角化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6)19p13.2区域的rs2164983可能与AD伴高血清IgE相关。以上结论提示AD不同临床亚型可能有不同的遗传异质性,这些发现将为我们对AD遗传发病机制拓展新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AD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评估。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 遗传学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临床亚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29;R394.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5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15-32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6
  • 2.3 疾病诊断标准16-17
  • 2.4 疾病严重度评分17-18
  • 2.5 相关分组定义18
  • 2.6 实验试剂18-20
  • 2.7 实验仪器及耗材20-22
  • 2.8 分析软件和电子数据库查询信22-23
  • 2.9 实验方法和步骤23-32
  • 3 实验结果32-57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32-33
  • 3.2 15 个 SNPs 与 AD 关联分析结果33-37
  • 3.3 15 个 SNPs 与 AD 相关表型的关联性37-57
  • 3.3.1 发病年龄37-40
  • 3.3.2 疾病严重程度40-42
  • 3.3.3 异位家族史42-45
  • 3.3.4 个人异位史45-51
  • 3.3.5 伴发毛周角化症51-54
  • 3.3.6 血清总 IgE 水平54-57
  • 4 讨论57-61
  • 4.1 15 个 SNPs 点与 AD 的相关性57-58
  • 4.2 15 个 SNPs 点与 AD 发病年龄的相关性58
  • 4.3 15 个 SNPs 点与 AD 伴个人及家族异位性的相关性58-60
  • 4.4 15 个 SNPs 与 AD 伴血清 IgE 升高的相关性60
  • 4.5 15 个 SNPs 与 AD 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60-61
  • 4.6 15 个 SNPs 与 AD 伴发毛周角化症的相关性61
  • 5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8
  • 附录68-69
  • 致谢69-70
  • 课题综述70-79
  • 参考文献76-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擎宇;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年01期

2 顾恒,尤立平,刘永生,颜艳,陈昆;我国10城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现况调查[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汉族人群特应性皮炎易感位点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4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