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小鼠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相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07:01

  本文关键词: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小鼠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相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小鼠皮肤屏障功能、血清IFN-γ及IL-4的水平以及血液中CD4、CD8水平,探讨肠道菌群紊乱引起小鼠皮肤湿疹的相关机制及益生菌的作用。 方法:1、分组方法:选择SPF级昆明小鼠90只,雌雄各半,将小鼠适应性饲养5d后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金双歧治疗组(C组),每组30只。2、采用德国Courage Khazaka electronic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皮肤测试仪MPA9分别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测试环境温度为19.8℃~21.4℃,相对湿度为45.8%~49%。;角质层含水量及皮脂含量的单位为au(arbitraryunit),经皮水分丢失量的单位为g/m2h;3、用粪便标本直接涂片观察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群:取新鲜粪便0.1g,加生理盐水0.9ml用无菌玻珠打碎制成匀浆液,取粪便混悬液制成涂片,用科氏革兰染色的改良方法进行染色,,染色成功后,使用油镜直接观察粪便标本情况;4、采用SemiBio细胞玻片计数法检测小鼠血液中CD4、CD8水平;5、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6、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㩳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总数明显减少,但3组小鼠肠道中各菌群数占总菌群数的比率有所变化,结果显示:B组与A、C组相比G+b及G-b占肠道总菌群数比率明显下降,G+c及G-c占总菌群数的比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C组G+b占总菌群数的比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菌群数占总菌群数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小鼠皮肤TEWL及角质层含水量检测结果:与A组相比,B、C组小鼠TEWL值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TEWL值相比,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角质层含水量与A、C组相比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鼠血液中CD4、CD8的表达程度结果显示:B组与A、C组相比CD4、CD8表达程度受抑制,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与A组相比,C组CD4、CD8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鼠血清中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IFN-γ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用抗生素灌胃2周后,B、C组部分小鼠背部、肛周出现湿疹样改变,光镜下可见表皮细胞角化不全、表皮局部坏死、渗出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符合急性湿疹的病理改变。C组小鼠用金双歧灌胃10d后,皮疹有所好转,光镜下可见亚急性湿疹及其恢复期改变,并向慢性湿疹转化,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表皮轻度肥厚,真皮浅层水肿伴成纤维细胞增生,基底细胞液化已不明显。 结论: (1)抗生素引起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可以使小鼠皮肤出现湿疹样皮疹。 (2)肠道菌群紊乱可以引起小鼠血清中IFN-γ、IL-4细胞因子的失衡及CD4、CD8细胞数量减少,这可能与小鼠皮肤湿疹有一定的关系。 (3)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皮肤湿疹与经皮水分丢失量增加和角质层含水量降低也有一定的关系。 (4)益生菌对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且对小鼠皮肤湿疹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所得的结论可以为今后临床治疗中使用益生菌制剂防治过敏性皮肤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肠道菌群 湿疹 免疫 皮肤屏障功能 益生菌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8.2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11-12
  • 前言12-15
  • 1 材料与方法15-20
  • 2 结果20-23
  • 3 讨论23-34
  • 4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40
  • 综述40-54
  • 参考文献49-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55
  • 致谢55-56

  本文关键词: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小鼠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相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32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