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GJB2基因突变在长岛型掌跖角化病发病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24 04:11
  目的鉴定一家系长岛型掌跖角化症(NPPK)的突变位点,阐明NPPK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收集的2例NPPK病人外周血,提取DNA后对GJB2、GJB3、GJB4、GJB6、GJA1五个基因进行测序,鉴定突变位点;连接蛋白转录物显微注射卵母细胞,分别为: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26、Cx31、Cx26+Cx31、Cx26+Cx26-S183F、Cx31+Cx26-S183F及注射水的对照组,并通过膜片钳实验记录半通道电流;蛋白质印迹检测法检测NPPK突变体及野生型Cx31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Cx26 NPPK突变体与Cx31的互作情况。结果测序发现Cx26(GJB2)基因发生了突变(c.548C>T),第183位的丝氨酸被苯丙氨酸取代(p.Ser183Phe)导致了NPPK;当在卵母细胞单独表达Cx26-S183F时,不能形成间隙连接通道或半通道;突变体与野生型Cx31的共表达,显示Cx31间隙连接通道的反式显性抑制,而不降低Cx31蛋白质合成;免疫共沉淀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Cx26对Cx31蛋白更有效地下拉,说明增强了异型连接子的形成;在Cx26突变体... 

【文章来源】:安徽医药. 2020,24(0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GJB2基因突变在长岛型掌跖角化病发病中的作用


检测各处理组(注入水、Cx26、Cx26-S183F、Cx26-S183F+Cx26)卵母细胞的间隙连接的电导率:A为检测野生型Cx26、Cx26突变体及Cx26-S183F+Cx26的电导率,B为检测野生型Cx31、Cx31+Cx26及Cx31+Cx26-S183F的电导率

突变体,印迹,蛋白,野生型


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注射Cx31、Cx31+Cx26、Cx31+Cx26-S183F的处理组中均检测到Cx31蛋白(31kDa)(图2A),灰度值分析表明各处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B)。同理,在Cx26、Cx31+Cx26、Cx26-S183F、Cx26+Cx26-S183F及Cx31+Cx26-S183F处理组中均检测到Cx26(26kDa)(图2C),且表达量一致,定量分析显示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D)。说明Cx26-S183F突变体存在时功能活性的丧失与Cx31的翻译效率无关。2.4 Cx26突变体与Cx31的互相作用

I-V曲线,突变体,半通道,掌跖


KID综合征突变体单独存在时通常形成活跃的半通道[14-16],而NPPK突变是否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为证实这一结果,在单个卵母细胞中表达Cx26和Cx26-S183F来分析半通道活性。结果显示,注射水的卵母细胞对照在所有电压阶段被限流(图4A),Cx26半通道活性在去极化时出现外向电流(图4B),与注射Cx26的细胞相比,Cx26-S183F的膜电流显著地降低(图4C)。以平均膜电流和膜电压作图,表达CX26的细胞出现较高的外向电流,并随着去极化的增加而增加,在+60mV时,Cx26产生的电流显著高于对照及Cx26-S183F突变体(P<0.05,图4D)。结果说明,注射突变体的细胞天然半通道活性丧失,Cx26-S183F与野生型Cx26的共表达导致半通道活性降低。图4 膜片钳实验检测长岛型掌跖角化症(NPPK)野生型Cx26和突变体的膜电流:A为检测注射水的对照组卵母细胞的电流,B为检测单独注射Cx26的卵母细胞的电流,C为检测单独注射Cx26突变体的卵母细胞的电流,D为半通道I-V曲线图


本文编号:3515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515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c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