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

发布时间:2022-01-12 19:34
  报告1例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男,65岁。双手足红斑、丘疹伴瘙痒4 d,加重并蔓延至全身2 d。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泛发性紫红色斑疹、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上肢及大腿处红斑的基础上可见散在绿豆大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澄清,唇周可见破溃结痂,未见口腔眼及生殖器黏膜破溃,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水疱,局部疱底有残留表皮,疱顶表皮坏死,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IgG(-)、IgM(-)、IgA(-)、C3(-)。间接免疫荧光IgG 1∶10(-)。桥粒芯蛋白1抗体、桥粒芯蛋白3抗体、BP180抗体、BP230抗体均在正常范围(<20 kU/L)。诊断: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 

【文章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0,49(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


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躯干、上肢及唇部皮损

药疹,红斑,病理,患者


图1 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躯干、上肢及唇部皮损本例患者有左肾盂癌病史,需考虑与副肿瘤性天疱疮相鉴别:(1)副肿瘤性天疱疮有顽固且广泛的口腔及唇部黏膜糜烂溃疡,特征性损害有掌趾角化性红斑及甲周红褐色斑。(2)组织病理上副肿瘤性天疱疮有表皮内水疱,明显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坏死及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副肿瘤性天疱疮免疫荧光示Ig G沉积于棘细胞间和基底膜带。(4)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副肿瘤性天疱疮疗效不佳,多在切除原发肿瘤后,皮损可在1~6个月消退。综上,本病例仍考虑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皮肤并发症及治疗进展[J]. 谢波,李新宇.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 (04)



本文编号:3585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585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6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