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皮肤与肺隐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2 18:51
  皮肤与肺隐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对免疫功能正常或受损的宿主均可致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隐球菌感染的常见部位有中枢神经系统,肺和皮肤。肺和皮肤不仅是隐球菌的易感部位,而且是隐球菌侵入机体的可能通道。 在皮肤隐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中,我们通过在BALB/c小鼠皮肤皮内直接注射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建立了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模型,显示局部创伤后接种可能是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通过观察皮损形态和病程以及比较免疫抑制状态对感染的影响,发现感染的皮损出现主要与接种新生隐球菌的量有关,需要在107/ml以上才可以完全形成皮损,皮损的形态主要为结节,溃疡与传染性软疣样。格特变种与新生变种在小鼠皮肤中的致病力相当,无荚膜株隐球菌皮肤致病力可能与有荚膜株相当。新生隐球菌在免疫正常与免疫抑制的小鼠中均可形成皮损,原发感染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可能无关;但是免疫抑制状态可以明显促进隐球菌感染的播散。我们通过研究不同隐球菌菌株与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中发现,新生隐球菌与角质形成...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第一部分: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参考文献
5.第二部分:新生隐球菌与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参考文献
6.第三部分:新生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
    6.1 前言
    6.2 材料和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参考文献
7.全文总结
8.文献综述
9.学习期间已发文献目录
10.致谢



本文编号:3752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752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9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