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欧美人群雄激素性脱发易感位点与汉族人群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22:08

  本文关键词:欧美人群雄激素性脱发易感位点与汉族人群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人类最为常见的脱发性疾病,分为男性型脱发(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MAGA)和女性弥漫性脱发(female pattern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MAGA以前额发际线的三角式后移,随后头顶部头发稀疏为特点。FPHL以头顶部区域为中心的弥漫性脱发而前额发际线不后移为特点。不同人种患病率不同(3.5%-50%),白种人患病率最高,而黄种人和黑种人患病率较低。在中国,男性AGA的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0%。AGA具体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与雄激素在AGA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出现,发现许多易感位点与AGA相关联。目前欧美人群研究所发现的AGA主要遗传易感位点有:X染色体上的AR/EDA2R位点、7p21.1上的HDAC9位点和20p11上的位点。本课题组已对上述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验证,其中20p11上的位点与MAGA在中国人群中显著相关。最近,Li等对7项欧美人群早发型GWAS进行了meta分析(共计12806个患者)发现6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TARDBP、HDAC4、HDAC9、AUTS2、17q21.31和SETBP1)。Heilmann等通过对GWAS数据的meta分析和验证研究发现4个新的AGA易感位点(2q35、3q25.1、5q33.3和12p12.1)。由于AGA在不同人种中存在遗传异质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人群中,这些易感基因/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AGA的关联性尚不清楚。 目的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通过关联分析研究对既往欧美人群报道的AGA易感基因/位点进行验证,以期发现中国汉族人群AGA的易感基因/位点。方法利用Sequenom Massarray系统,将欧美人群既往报道的13个AGA易感基因/位点(共18个SNPs)在中国汉族人群(共368例MAGA病例和746例对照)中进行验证,并用Plink1.07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18个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SNP rs3786939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在家族史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OR=1.459,95%CI=1.102-1.931),家族史阴性病例组与对照组间MA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95,OR=0.932,95%CI=0.717-1.210),家族史阳性病例组和家族史阴性病例组间MA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OR=1.566,95%CI=1.112-2.205),但对上述组别间的比较进行校正后,,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SNP rs9752491的MAF在疾病严重程度≥Ⅳ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7,OR=1.588,95%CI=1.134-2.224),在疾病严重程度Ⅰ-Ⅲ的病例组与对照组间MA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4,OR=1.023,95%CI=0.774-1.351),疾病严重程度≥Ⅳ的病例组与疾病严重程度Ⅰ-Ⅲ的病例组间MA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6,OR=1.553,95%CI=1.052-2.292),但对上述组别间的比较进行校正后,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 结论本研究未发现18个SNPs与MAGA存在关联性,但我们尚不能排除相应的13个易感基因/位点与汉族人MAGA的关联性,这可能与中欧人群的遗传异质性有关。将来尚需对这些位点进行精细定位研究,并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雄激素性脱发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研究 遗传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71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1. 引言12-14
  • 2. 材料和方法14-37
  • 2.1 研究对象14-15
  • 2.2 研究方法15-16
  • 2.3 诊断标准16
  • 2.4 实验试剂16-18
  • 2.4.1 DNA 提取试剂16-17
  • 2.4.2 电泳用试剂17
  • 2.4.3 标准化 DNA 用试剂17
  • 2.4.4 基因分型用试剂17-18
  • 2.5 实验仪器18-19
  • 2.5.1 DNA 提取器材18
  • 2.5.2 电泳的仪器18-19
  • 2.5.3 DNA 标准化仪器19
  • 2.5.4 基因分型仪器19
  • 2.6 分析软件和电子数据库查询信息19-21
  • 2.7 实验方法和步骤21-37
  • 2.7.1 全血标本采集21
  • 2.7.2 基因组 DNA 提取21-22
  • 2.7.3 基因组 DNA 电泳22-23
  • 2.7.4 DNA 浓度标准化23-24
  • 2.7.5 Sequenom MassArray 系统基因分型24-37
  • 2.7.5.1 SNP 点的选择24-25
  • 2.7.5.2 引物设计及合成25-29
  • 2.7.5.3 Sequenom 实验操作步骤29-36
  • 2.7.5.4 Plink1.07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6-37
  • 3 结果37-42
  • 3.1 基因分型质控37
  • 3.2 关联分析结果37-38
  • 3.3 人种差异比较38-42
  • 4.讨论42-46
  • 5.结论46
  • 6.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1
  • 致谢51-52
  • 课题综述52-60
  • 参考文献58-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荣;雄激素性脱发[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2 苏晓红;;56例雄激素性脱发妇女的激素水平[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年03期

3 周淑华;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年03期

4 刘维,陈达灿;中草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药理与实验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5 张立明,吕祖芳;早发性雄激素性脱发是胰岛素抵抗的指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年05期

6 Rebora A;Guarrera M;BaldariM;Vecchio F;李晓莉;;鉴别发生于同一患者的雄激素性脱发与慢性静止期脱发:一种简单的无创性方法[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01期

7 曹碧兰;;局部敏乐定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五年随访[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1年03期

8 付国强,马鹏程;治疗雄激素性脱发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9 Lee P;Sadick N.S;冯义国;;雄激素受体共活化物ARA70/ELE1在雄激素性脱发皮损中的表达[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01期

10 陈修漾,陈达灿;不同证候的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受损头皮的病理特征及雄激素受体表达的规律[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阳;闫国富;;雄激素性脱发研究近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邬成霖;;雄激素性脱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晓艳;蔡林;张建中;;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测定[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徐峰;盛友渔;慕彰磊;齐思思;柳小婧;杨勤萍;;中国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危险因素研究[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敏;杨森;张学军;;雄激素性脱发的遗传学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魏跃钢;闵仲生;莫祥银;王克宇;黄红娟;蔡恒骥;;雄激素性脱发湿热证40例毛发电镜的初步观察[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邬成霖;冠霄;罗维丹;王敏磊;;非那雄胺合中药内服治疗雄激素性脱发96例临床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魏跃钢;闵仲生;莫祥银;王克宇;黄红娟;蔡恒骥;;雄激素性脱发湿热证40例毛发电镜的初步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9 魏跃钢;;雄激素性脱发的中西医治疗[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魏跃钢;闵仲生;赵丽欣;蒋燕;郭顺;莫祥银;王克宇;;雄激素源性脱发的头发电镜初步研究观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指导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脱发专病门诊 范卫星 教授 整理 周宁人 朱雨;脱发门依“爆棚” 九成是雄激素性脱发[N];医药导报;2007年

2 董倩妮;有种基因决定男性脱发,预防好过亡羊补牢[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邵成明;脱发是怎么回事[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4 邵成明;脱发是怎么回事[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指导专家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 刁庆春 博士 记者 胡长飞;斑秃“青睐”青少年 越紧张掉发越多[N];医药导报;2007年

6 孟刚;注意生活细节 延缓男性脱发[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通讯员 陈亚新 蔡心轶 记者 程守勤;我国专家发现国人肺癌易感位点[N];健康报;2011年

8 广文;达霏欣:治疗脱发新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江沂;发落去,不再无可奈何[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方明;我国治疗Ⅱ型糖尿病获重大突破[N];中国妇女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扬;中国汉族人特应性皮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许文嵘;毛发周期的调控网络与雄激素性脱发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秧茂盛;二种类型神经精神遗传病易感位点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刘毅;T细胞因子4在毛囊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唐先发;特应性疾病共同易感位点及其交互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6 黄诚群;1号染色体上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的筛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7 于扬;染色体5q31区Graves病易感基因的研究和中国汉族人单倍型域的构建[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孙良丹;中国汉族人银屑病易感位点的精细定位[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9 梁燕华;中国汉族人白癜风易感位点的精细定位[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10 陈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相关基因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瑛;欧美人群雄激素性脱发易感位点与汉族人群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罗梅梅;朱其杰教授治疗雄激素性脱发中医用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王天怡;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代昌波;祛湿生发方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观察及头发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陈修樝;AA中医分型与发TE及秃发区AR相关性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吴学春;苡仁祛湿汤治疗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观察与头发元素含量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赵丽欣;侧柏生发方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观察及头发电镜与能谱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程芳;中国汉族人群特应性皮炎易感位点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任芳;薏苓祛湿生发汤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观察及头发元素含量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黄红娟;复方茵陈方对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头皮油脂分泌情况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欧美人群雄激素性脱发易感位点与汉族人群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84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