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关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几项血清学检测

发布时间:2017-06-02 19:21

  本文关键词:关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几项血清学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与方法: 荨麻疹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隆起性红斑、风团或斑块,人群发病率可高至20%。慢性荨麻疹病程达6周以上,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可分为慢性可诱发性荨麻疹(chronic inducible urticaria)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urticaria,CSU)。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有140余种血清自身抗原可与血清自身反应性IgE(autoreactive serum IgE)发生反应,其中有5种重组抗原可激发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有3种自身抗原与环境抗原同源,证实了血清自身反应性IgE(autoreactive serum IgE)有可能对慢性过敏性皮炎具有致病意义,血清自身反应性IgE与这些抗原结合可以促发和加重皮肤炎症反应。组胺释放因子(histamine releasing factor,HRF)在哮喘、皮炎等多种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升高,且血清中有HRF反应性IgE的存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是否存在HRF与HRF反应性IgE的结合从而体内激活肥大细胞未见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阳性的患者较HP感染阴性患者临床症状更为严重,且严重程度随着胃粘膜感染的密度及程度增加而加重,约80%HP阳性的患者经抗HP治疗后,荨麻疹症状可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甚至痊愈。CSU患者发生甲状腺自身免疫的概率为6.5%-57%,同时伴有甲状腺自身免疫的CSU患者,其荨麻疹病情相对于不伴有甲状腺自身免疫的CSU患者更加严重,病程也明显增长。CSU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HP及甲状腺的反应性IgE并参与肥大细胞的活化值得怀疑。三磷酸肌醇(inositoltriphosphate,IP3)是肥大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之一,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IP3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中的表达水平是否与疾病程度存在相关性,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检测(1)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中组胺释放因子(HRF)及HRF反应性IgE含量,判断两者的血清含量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及甲状腺反应性IgE,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与正常人群相比是否存在差异性;(3)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三磷酸肌醇的含量,判断其是否随着病情变化而发生改变。 结果: 1.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RF含量分别为8.81±6.03ng/mL和4.31±2.13ng/mL,两者差异显著(P0.05),患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高分组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HRF含量与轻症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1.06±6.33ng/mLvs.4.65±1.81ng/mL,P0.05),重症组高于轻症组。HRF反应性IgE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含量分别为1.67±0.47IU/mL和0.55±0.41IU/mL,两者差异显著(P0.05),,患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UAS高分组的HRF反应性IgE的含量与UAS低分组存在显著差异(1.30±0.32IU/mLvs.0.91±0.24IU/mL,P0.05),重症组高于轻症组。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HRF及HRF反应性IgE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1,P=0.006)。HRF可能作为自身抗原参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肥大细胞的活化。 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HP反应性IgE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423±0.1243IU/mL和0.1432±0.0378IU/mL,患者组发病时血清中HP反应性IgE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含量,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P反应性IgE阳性率分别为47.1%和17.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 3.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反应性IgE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780±0.0592IU/mL和0.3802±0.0631IU/mL,两组血清中甲状腺反应性IgE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清中甲状腺反应性IgE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0%和40%,两者差异显著(P0.05)。 4.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在发病高峰期与恢复期的血清中IP3含量分别为:43.54±41.97pg/mL和18.40±17.53pg/mL,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P3在疾病恢复期明显下降,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血清HRF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重症组的含量高于轻症组;血清中HRF反应性IgE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重症组的含量高于轻症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的严重程度越高,组胺释放因子(HRF)及HRF反应性IgE的含量就越高。HRF与HRF反应性IgE的含量呈线性关系。HRF可能通过与HRF反应性IgE结合发挥作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幽门螺杆菌反应性IgE,其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幽门螺杆菌反应性IgE有可能参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肥大细胞的激活。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三磷酸肌醇在发作高峰期和恢复期的血清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发病高峰期的三磷酸肌醇含量在疾病控制后明显降低,说明其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检测出了甲状腺反应性IgE,其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含量无明显差异,甲状腺反应性IgE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血清自身反应性IgE 发病机制 组胺释放因子 组胺释放因子反应性IgE 甲状腺 幽门螺杆菌 三磷酸肌醇 荨麻疹活动性评分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8.24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Abstract5-8
  • 摘要8-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血清中组胺释放因子(HRF)及 HRF 反应性 IgE 的检测13-21
  • 1.1 材料与方法13-16
  • 1.2 结果16-19
  • 1.3 讨论19-21
  • 第二部分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血清中幽门螺杆菌反应性 IgE 的检测21-27
  • 2.1 材料与方法21-23
  • 2.2 结果23-25
  • 2.3 讨论25-27
  • 第三部分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血清中甲状腺反应性 IgE 的检测27-33
  • 3.1 材料与方法27-28
  • 3.2 结果28-31
  • 3.3 讨论31-33
  • 第四部分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血清中三磷酸肌醇的检测33-37
  • 4.1 材料和方法33-34
  • 4.2 结果34-36
  • 4.3 讨论36-37
  • 全文总结37-39
  • 参考文献39-43
  • 文献综述 组胺释放因子与过敏的研究进展43-52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仁山,刘荣卿,叶庆佾,刁庆春,向明明,张黎,黄秀英;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的检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吕静;李惠;;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5期

3 董劲春;;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临床研究指南[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年03期

4 孙仁山,刘荣卿;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检测方法及治疗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3期

5 郝飞;慢性荨麻疹某些病因学问题的探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12期

6 杨婧;梁碧华;李润祥;朱慧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年06期

7 李晓丽;林锐;张江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间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4期

8 杜昆;余平;魏运梅;郑群;;沙眼衣原体CT703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鉴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9 姚志胜;章静怡;周敏;胡央男;;伴有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的慢性荨麻疹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年03期

10 李红;李宛谕;李莉敏;;120例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关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几项血清学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416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