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皮肤光老化中PcG蛋白对透明质酸合成的调控作用

发布时间:2017-06-22 20:14

  本文关键词:皮肤光老化中PcG蛋白对透明质酸合成的调控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皮肤老化包括自然老化和光辐射老化两种形式,皮肤光辐射老化中紫外线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慢性累积的紫外线辐射后,,可直接或间接地激活老化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胶原及透明质酸的合成最终引起皮肤老化、皱纹形成等相关改变。多项报道从多方面已证实自然老化与光老化存在着共同的分子调控通路,因而可应用紫外线照射模拟皮肤老化建立光老化模型。 皮肤老化时最重要的表现为皮肤皱纹的形成,皱纹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皮肤真皮层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合成量的减少,而在这个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是最重要的细胞成分。它作为真皮内的细胞外基质支架的主要生产者,参与许多动态过程并与其它细胞相互作用调控各个细胞进程的动态平衡,然而针对皮肤光老化时透明质酸的合成调控机制有待更深一层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PcG蛋白复合体是基因表观调控中一组特殊转录抑制子,它通过对染色质修饰来对靶基因发挥作用,并且参与了细胞老化的调控过程。但在皮肤老化的领域上尚无明确的研究报道,因而其是否是皮肤老化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调控分子是一条全新未知的探索方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在皮肤光老化过程中HSF(humanskinfibroblast,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ESF(embryonalskin fibroblast,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cG蛋白对透明质酸的合成调控作用。 本实验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紫外线照射模拟建立光老化模型,应用CCK8(Cell-countingkit8,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RT-PCR (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等技术观察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细胞后不同时象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情况、透明质酸合成的改变以及细胞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意在探究紫外线辐射致皮肤光老化的机制、PcG蛋白对光老化中透明质酸的合成调控作用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差异。 一、紫外线对HSF及ESF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应用ZF-1三用紫外分析仪,选择365nm波长,应用紫外线辐照计实时检测紫外辐照度,选择0,1,2,4,8J/cm2共五个照射剂量照射细胞,并于照射后0,12h,24h三个时间点使用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照射后的HSF及ESF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除小剂量紫外线可促进HSF细胞增殖外,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均抑制HSF及ESF细胞的细胞增殖,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紫外线对ESF细胞的损伤作用较HSF更强,但随时间的增加ESF表现出较HSF更强的损伤修复能力。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二、紫外线对HSF及ESF细胞凋亡的影响: 应用ZF-1三用紫外分析仪,选择365nm波长,应用紫外线辐照计实时检测紫外辐照度,选择0,1,4,8J/cm2共四个照射剂量照射细胞,并于照射后0h,12h,24h三个时间点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的HSF及ESF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HSF在中剂量紫外线照射时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在大剂量紫外线照射时细胞凋亡比例及死亡细胞比例均减少;ESF在大剂量紫照射时凋亡细胞比例及死亡细胞比例均增加。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紫外线对HSF及ESF的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 1、采取与流式检测时相同的照射条件和剂量分组,于照射后12h、24h两个时间点应用ELISA法测定HA的含量。结果显示除小剂量紫外线可促进ESF中HA的合成分泌外,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均抑制ESF及HSF中HA的合成。 2、同样的照射条件和剂量分组,于照射后12h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照射后的HSF及ESF细胞内的三种透明质酸合成酶(HAS1、HAS2、HAS3)及透明质酸分解酶(HYAL1、HYAL2)的mRNA表达,结果发现HSF的HAS2、HAS3、HAYL1基因在不同剂量照射组中表达均上调,HAS1基因在各个剂量中表达均下调,HYAL2基因在小剂量及中剂量组表达上调,而大剂量组表达下调。ESF的HAS2、HAS3基因在不同剂量照射组中表达均下调,HAYL1基因在不同剂量照射组中表达均上调,HYAL2基因在小剂量表达上调,而在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中表达下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四、紫外线照射时HSF及ESF中PcG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 采取相同的照射条件和剂量分组,于照射后12h对两种细胞的PcG蛋白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检测照射后的HSF及ESF细胞内的PcG蛋白的mRNA表达,结果发现HSF的PcG蛋白基因在中剂量紫外线照射下表达均下调,在大剂量紫外线照射下表达均上调。ESF的PCG蛋白基因在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下表达均下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这些结果提示紫外线辐射皮肤光老化过程中PcG蛋白可能参与了透明质酸合成的调控,且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及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中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这些实验结果为研究皮肤光老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新的探索方向,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关键词】:皮肤老化 PcG蛋白 紫外线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 透明质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8.1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3
  • 缩略语表13-15
  • 第1章 绪论15-24
  • 1.1 老化的概述15
  • 1.1.1 老化的定义15
  • 1.1.2 皮肤老化15
  • 1.2 紫外线照射致皮肤老化15-18
  • 1.2.1 紫外线的组成及对皮肤的辐射损伤15-16
  • 1.2.2 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时活化的信号通路16-18
  • 1.3 紫外线光老化过程中透明质酸的作用及改变18-20
  • 1.3.1 透明质酸18
  • 1.3.2 透明质酸合成酶18-19
  • 1.3.3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透明质酸合成存在差异19
  • 1.3.4 透明质酸合成调控分子通路19-20
  • 1.4 PCG 蛋白复合体20-24
  • 1.4.1 PcG 蛋白的组成20
  • 1.4.2 PRC2 蛋白复合体20-21
  • 1.4.3 PRC1 蛋白复合体21-22
  • 1.4.4 PcG 蛋白复合体与细胞老化的关系22-23
  • 1.4.5 PcG 蛋白复合体调控细胞老化的分子机制23-24
  • 第2章 实验方法24-35
  • 2.1 材料和仪器24-26
  • 2.1.1 主要试剂24
  • 2.1.2 主要仪器24-25
  • 2.1.3 主要耗材25-26
  • 2.2 实验方法26-35
  • 2.2.1 细胞培养与传代26-27
  • 2.2.2 紫外线照射预实验27-28
  • 2.2.3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8-29
  • 2.2.4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细胞凋亡的影响29-30
  • 2.2.5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的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30-33
  • 2.2.6 紫外线照射时 HSF 及 ESF 中 PcG 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33-35
  • 第3章 结果35-48
  • 3.1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35-37
  • 3.2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细胞凋亡的影响37-42
  • 3.3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细胞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42-46
  • 3.4 紫外线照射时 HSF 及 ESF 中 PCG 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46-48
  • 第4章 讨论48-52
  • 4.1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48-49
  • 4.2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细胞凋亡的影响49
  • 4.3 紫外线对 HSF 及 ESF 细胞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49-50
  • 4.4 紫外线照射时 HSF 及 ESF 中 PCG 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50-51
  • 4.5 PCG 蛋白对 HA 合成的调控作用51-52
  • 第5章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65
  • 导师及作者简介65-66
  • 作者简介66-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慧军,朱文元;皮肤光老化的临床评价[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年04期

2 张国惠;郝玉琴;代晓丽;李衡贵;;皮肤光老化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3 姚春丽;刘姝;苏冠方;;皮肤光老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J];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04期

4 王医林;邓丹琪;;皮肤光老化预防及治疗[J];皮肤病与性病;2009年01期

5 龚玮;谢树森;;皮肤光老化的光学评价与治疗技术研究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6 严芳;卢寅;;皮肤光老化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11期

7 马蕊;林勇;陈金华;刘仲华;;茶多酚对皮肤光老化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12年02期

8 夏济平,毕志刚;皮肤光老化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年05期

9 刘玮;皮肤光老化[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7期

10 刘仲荣,张国威,阎国富,刘荣卿,何云志;皮肤光老化皱纹形成机制及维A酸类药物的拮抗作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黎;;抗皮肤光老化的主要制剂[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彤云;何黎;;皮肤光老化机制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夏济平;孙蔚凌;鲁严;许阳;;南京人群对防晒的认知和行为及面部皮肤光老化的研究——974例南京人群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4 王医林;邓丹琪;;皮肤光老化预防及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可;鲁建云;黄进华;陈静;左成忻;向亚平;杨盛波;谭丽娜;;皮肤光老化小鼠模型的建立[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陈胡林;刘仲荣;杨慧兰;;硫氧还蛋白系统在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马丽俐;;皮肤光老化及防护[A];200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程浩;;皮肤光老化与预防[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9 马丽俐;;皮肤光老化及防护[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沈干;林金德;张春丽;高原;温传俊;;抗氧化药物对抗皮肤光老化的研究[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林莉君;夏季,小心皮肤老得快[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春丽;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皮肤光老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徐潇;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3 颜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中国汉族女性皮肤光老化及雌激素源性皮肤固有老化相关基因及作用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刘垠;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对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陈宏泉;Tempol抗中波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D];山东大学;2008年

6 宋秀祖;中波紫外线辐射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机理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7 王懿娜;皮肤光老化过程中mtDNA突变及氧化应激改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刘仲荣;8-MOP/UVA对人类皮肤光老化形成的影响及芳维A酸乙酯拮抗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9 田燕;人类长寿基因SIRT1在皮肤光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黄茂芳;点阵CO_2激光对Wistar大鼠皮肤光老化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国人皮肤光老化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雷旭光;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3 张雯雯;雌激素拮抗紫外线所致皮肤光老化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艳明;杜仲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李可;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动物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陈贞宜;强脉冲光治疗紫外线所致皮肤光老化作用的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7 岳扬;一种新型辅酶Q10脂质载体系统在抗皮肤老化方面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杨斌;番茄红素灌胃对UVA致大鼠皮肤光老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9 王诗晗;黄芪抗皮肤光老化的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10 向健;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疗效观察[D];遵义医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皮肤光老化中PcG蛋白对透明质酸合成的调控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472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