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局部封包机制研究及其在掌跖角化症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08 08:03

  本文关键词:局部封包机制研究及其在掌跖角化症治疗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封包 角质层水合作用 皮肤表面酸碱度 共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 掌跖角化症


【摘要】:研究背景封包是指用无渗透性薄膜或其他材料(如尿布、布带、手套、纺织服装、敷料等)直接或间接覆盖于皮肤表面。某些特定的含脂肪和/或聚合物油(凡士林、石蜡等)的外用赋形剂也可发挥封包的效果。局部封包由于其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伤口愈合和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等多种皮肤病治疗中疗效肯定,然而它可以使角质层水含量增加,因此可能是刺激性皮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封包对皮肤的作用并不完全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封包的作用进行研究,同时在临床上观察封包对难治性皮肤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目的我们对短期封包在人和小白鼠正常皮肤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试图发现其引起的一些有意义的变化,来反映封包的作用机制。掌跖角化症常见且难以治疗,因此进一步观察局部封包联合基于原治疗方案的药物治疗掌跖角化症的疗效。材料与方法第一阶段,应用生物工程器械检测角质层的水合作用、皮肤表面pH及皮肤颜色等变化,研究单纯封包对32个志愿者正常皮肤的影响。研究对象分成4组,单次封包2小时、4小时和8小时,与未封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生理学指标均在去除封包后15分钟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共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封包后皮肤的变化。 第二阶段,检测12只昆明小鼠正常皮肤对封包的反应,小鼠分成4组,封包时间分别为4小时、8小时、12小时和持续24小时,每只小鼠封包部位与各自封包下方的未封包部位相比较,用上述方法检测角质层的水合作用、皮肤表面pH。然后对封包皮肤进行活检,分析其组织病理学改变。 第三阶段,对30例掌跖角化症患者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每晚局部封包(8小时)治疗4周,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的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价。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第一阶段:各时间段封包与对照组相比,角质层水合作用显著增高(F=3.442,P=0.030),而皮肤表皮酸碱度显著降低(F=5.687, P=0.004),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虽然封包时间延长,角质层水合度各组间并无显著性改变。而皮肤酸碱度在封包8小时与封包2小时相比较,出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14),且随着封包时间延长,pH值降低更明显。封包对皮肤颜色的影响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共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显示,,封包4小时以棘细胞为代表的表皮角质细胞与封包前相同部位的棘细胞比较,细胞增大,细胞间隙增宽,CSLM图像亮度增加,封包8小时变化更为明显。 第二阶段,封包后小鼠皮肤与周围未封包部位进行上述相同的生理学指标比较,得到类似人类皮肤的生理学指标的变化,角质层水合作用显著增加(T=-4.495,P=0.001),皮肤酸碱度发生有意义的降低(T=3.045, P=0.011)。小鼠皮肤活检显示封包各时段均出现角质形成细胞增大,细胞间隙增宽,且随着封包时间延长变得更加明显。封包24小时出现局灶性的细胞空泡化,伴有表皮不平滑,角质层增厚,而封包12小时无空泡化。 第三阶段,三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51(P0.001)。治疗2周总有效率为20%,而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79(P0.001)。但3例患者封包治疗时在非皮损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瘙痒、烧灼感、红斑、炎症性丘疹、毛细血管扩张、表皮剥脱,停止治疗及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 结论(1)短期封包能够导致人或小鼠皮肤水合度显著增加,同时降低皮肤表面酸碱度,短期封包对人类和小鼠皮肤的影响作用是类似的;(2)正常人皮肤封包4小时表皮形态发生变化,随着封包时间延长变化更明显;(3)短期封包小鼠可导致类似于封包人类皮肤的形态学改变。而封包24小时角质形成细胞出现空泡化,而封包12小时则无空泡化,单次封包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2小时。(4)局部封包联合原治疗方案对掌跖角化症疗效显著且安全。
【关键词】:封包 角质层水合作用 皮肤表面酸碱度 共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 掌跖角化症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1.05
【目录】:
  • 目录4-5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引言12-14
  • 2 材料和方法14-19
  • 3 结果19-34
  • 4 讨论34-39
  • 5 结论39
  • 6 参考文献39-45
  • 附录45-47
  • 致谢47-49
  • 课题综述49-60
  • 参考文献57-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小锋;顾菊林;徐红;温海;;联合封包治疗暗色丝孢霉病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年03期

2 王旭;王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提高无菌包封包质量[J];全科护理;2010年34期

3 吉冯伟;赵泰娟;李如觐;孙翠;;梅花针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封包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114例临床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0年06期

4 宋奋光;;皮质类固醇局部粘胶膜封包引起柯兴氏综合征[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04期

5 陈敏;外用丙酸氯倍他松软膏封包随后加用短期PUVA治疗掌跖脓疱型银屑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2期

6 高志强;;水杨酸、卤米松封包治疗慢性湿疹8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18期

7 廖烈兰;;卤米松乳膏联合中草药液治疗掌跖部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8年06期

8 陈卫丰;胡伟才;;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联合尿素维E乳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18期

9 林熙;;封包、二氧化碳和皮肤真菌感染[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0年02期

10 刘志宏,姚春梅,王瑞华;药物封包拔甲加斯皮仁诺短程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30例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无菌手术器械封包方法的改进及效果[A];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暨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崔勇;高敏;范星;孙良丹;杨森;;水合作用微系统——局部封包在角质增生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3 喻玲芳;;防止钢针纸塑封包破损的包装方法简介[A];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滕海山;;降落伞拉直前的过程计算[A];中国航空学会全国第十届安全救生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6年

5 胡美玲;刁庆春;阎国富;;中药浴结合封包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胡美玲;刁庆春;阎国富;;中药浴结合封包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临床观察[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周宗立;汪小敏;张建平;胡佳园;邵祺;韩庆东;;1%联苯苄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曹明莉;王立久;;免烧型镁制陶粒的研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罗明灿;刘东平;刘婉丽;王平南;;点阵CO_2激光治疗植皮术后色素沉着的护理体会[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马文辉;张广中;邱木雄;方育东;赖庆松;;冰醋酸糊封包联合马齿苋合剂三方浸泡冶疗复发性跖疣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防拆封包装[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钟玉清;怎样收寄自封包裹[N];中国邮政报;2005年

3 ;让Win 2000正确识别封包方式CD-R/CD-RW[N];电脑报;2002年

4 吴泽平;平衡防火墙的安全与效能[N];计算机世界;2001年

5 本报记者  周围;超市“封包”违反“消法”[N];哈尔滨日报;2006年

6 记者 任震宇;超市强制封包出门验票属侵权[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7 记者  辉军 通讯员  王江涛 王振林;内蒙古高路公司试行通行费“封包缴款”[N];中国交通报;2006年

8 施为飞;超市封包、查小票涉嫌侵权[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潘继红;中消协直指超市“封包”霸王规定[N];国际商报;2006年

10 ;封包折边机CN2433180Y[N];中国包装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MNEH AHMAD ABDELRAHMAN OBEID;Wormhole-Route网中的一种基于路径的多发射简易策略[D];吉林大学;2009年

2 周培;多面体融合与多管道融合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玉萍;基于先进计算的智能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彭圆;增液承气汤对津亏便秘衰老模型小鼠皮肤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刘丽芳;矾冰纳米乳制剂研究及其安全性和药效学评价[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李煜;大熊猫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与异质克隆胚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简华刚;皮肤创伤愈合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筛选及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8 汤小朋;几种免疫相关因子在兔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波;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筛选[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10 余文林;黄种人皮肤色素性疾病的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素娟;局部封包机制研究及其在掌跖角化症治疗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赵伟胜;Windows网络封包截获机制的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3 佟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莉;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蒋祖国;封包过滤型Windows2000个人防火墙建模及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海军;网络游戏中外挂防御技术的研究与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7 刘家玺;Windows用户态封包截获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秦星阶;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管理系统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沈健;USB设备接口的研究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陈婧婧;基于行为特征的木马检测系统研究及实现[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3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33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