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梅毒螺旋体耐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

发布时间:2017-07-14 10:23

  本文关键词:梅毒螺旋体耐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梅毒螺旋体 四环素类抗生素 16S rRNA基因 tetB基因


【摘要】:研究背景: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播。1943年青霉素首次用于梅毒的治疗以来,始终是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四环素类抗生素(多西环素/四环素)作为替代治疗药物,广泛用于梅毒的治疗,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作用,通过可逆性结合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 rRNA抑制蛋白合成发挥作用。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分两类:(1)获得四环素耐药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分布于人源、动物源和环境性条件病原菌、病原菌及共生菌的不同菌种,tetB基因的宿主范围最广,在口腔和消化道的伴放线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0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中均有分布,螺旋体属中齿垢密螺旋体中亦有分布。(2)16S rRNA基因点突变,16S rRNA基因的926-928,939,965-967以及1058位点均为已报道的革兰氏阴性菌(幽门螺旋杆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对四环素或强力霉素的耐药位点。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梅毒的疗效监测,并警惕其耐药菌株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实验目的:一、研究TP菌株是否存在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tB基因)及突变位点(16S rRNA基因)。二、评价山东地区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性。三、评估山东地区四环素类抗生素能否作为治疗梅毒的替代药物。实验方法:收集疑似梅毒患者肛门及生殖器部位皮疹或溃疡处标本,提取梅毒螺旋体DNA,经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为梅毒螺旋体,然后PCR扩增后电泳检测是否存在tetB基因片段,另外进行16S rRNA基因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测序进行序列分析,检测是否存在突变位点。实验结果:本研究171例梅毒螺旋体菌株中,15例检测出四环素类抗生素获得性耐药基因tetB基因,16S rRNA基因目的片段均未检测出突变位点。结论:梅毒螺旋体获得性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基因既往未见报道。Tet B基因可能是梅毒螺旋体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应持续进行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梅毒的疗效监测,并警惕其耐药菌株的出现。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 四环素类抗生素 16S rRNA基因 tetB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0;R75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表9-10
  • 第一章 前言10-17
  • 1.1 梅毒螺旋体感染与致病10
  • 1.2 梅毒治疗现状10-11
  • 1.3 多西环素应用的疗效监测11-13
  • 1.4 TP对四环素类抗生潜在的耐药机制13-17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17-38
  • 2.1 研究对象17
  • 2.2 实验试剂17-20
  • 2.3 实验仪器20-21
  • 2.4 分析软件21
  • 2.5 实验方法21-38
  • 第三章 实验结果38-41
  • 3.1 样本资料38
  • 3.2 突变检测38-41
  • 第四章 讨论41-45
  • 第五章 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 A51-52
  • 附录 B52-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强;耿焱;黄茂梁;吴英松;李明;;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2 杨秋;揭开梅毒螺旋体的基因真相[J];国外科技动态;1999年05期

3 强军,张会孝,张经华;对一例涉外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的处理[J];口岸卫生控制;2000年02期

4 黄建香 ,余崇镐 ,林伟珍;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1期

5 周毅;老年梅毒螺旋体感染51例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4年05期

6 刘鹏,冯国基;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技术与应用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10期

7 王华;雷丽明;李代渝;;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应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09期

8 孔秋虹;;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7期

9 凌聪;;三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J];河北医学;2008年03期

10 韩洁;张海萍;朱威;连石;;梅毒螺旋体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俊艳;刘全忠;;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秀玉;王培昌;杨珑;李文军;;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许友强;李慧源;;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抗体亲和力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庄亦晖;陈瑜;蒋燕群;;Determine Syphilis TP方法在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5 唐书谦;叶庆佾;;刚果红染色法检查梅毒螺旋体[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王林娜;郑和义;;梅毒螺旋体基因检测以及治疗前后螺旋体DNA载量变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双全;赵飞骏;张秋桂;吴移谋;;梅毒螺旋体Tp0751黏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8 梁平;汤伍辉;邵群;李慧英;李彬;魏建萍;;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印迹试验诊断先天性梅毒评价[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莫颖;林晶;陈万;梁云燕;刘晓芳;关善斌;梁纲;莫书荣;;吸毒者与HCV、HI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研究[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西医学院二附院 主任医师 俞景明;梅毒螺旋体:我的自白[N];家庭医生报;2004年

2 湖南省性病控制中心 丁胜非;怎样看梅毒化验单[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振辉 通讯员 刘东红;哪些性病症状 会表现在眼部[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由它;眼睛也会被性病毒伤害[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洪青;山东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2 蒋传好;梅毒螺旋体鞭毛蛋白免疫活性分析及其诱导HaCaT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子机制[D];南华大学;2016年

3 张良芬;编码梅毒螺旋体47-、17-和15kD脂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反应原性的初步鉴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4 戴婷;上海地区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及与神经梅毒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龙福泉;梅毒螺旋体膜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活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爱凤;莱城区育龄妇女孕前五种病原体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史金龙;新疆梅毒螺旋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位点23SrRNA2058G检测[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3 肖海璐;梅毒螺旋体耐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D];济南大学;2016年

4 陈洁;梅毒螺旋体的免疫组化法检测意义[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珍;梅毒螺旋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D];济南大学;2014年

6 肖洁;梅毒螺旋体特异诊断抗原的筛选、制备及临床应用初探[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牛淑会;梅毒螺旋体候选诊断抗原的表达及临床初步应用[D];南华大学;2012年

8 甘霖;梅毒螺旋体膜蛋白Tp92致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9 汤镇;重庆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刘小军;梅毒螺旋体Tp0463蛋白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血清学诊断中应用的初步评价[D];南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0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40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1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