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7和IL-33水平检测

发布时间:2017-07-15 14:11

  本文关键词: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7和IL-33水平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梅毒 IL-27 IL-33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IL-27及IL-33水平,观察梅毒患者在治疗前是否已存在IL-27、IL-33水平的变化及此变化是否影响其预后,探讨IL-27、IL-33与梅毒患者体内清除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应答的关系,为评估梅毒病情发展及进一步有效治疗梅毒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诊断的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样本,根据治疗后的随访情况分为梅毒血清转阴组、梅毒治疗无效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梅毒血清转阴组、梅毒治疗无效组在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IL-27和IL-33水平。比较梅毒血清转阴组及治疗无效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对梅毒血清转阴组及治疗无效组治疗前的血清中的IL-27与IL-33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梅毒血清转阴组、梅毒治疗无效组及两组治疗前的血清IL-27水平分别为(25.49±2.56)ng/L,(26.07±2.29) ng/L,(26.72±1.08)ng/L,(20.20±1.15) 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14±1.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转阴组的IL-27水平与治疗无效组无明显差异(P0.05)。梅毒血清转阴组IL-27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无效组的IL-2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梅毒血清转阴组治疗前的IL-27水平与无效组治疗前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梅毒血清转阴组、梅毒治疗无效组及两组治疗前的血清IL-33水平分别为(2.44±0.58)ng/L,(3.93±1.36) ng/L,(4.46±0.89) ng/L,(4.58±0.77) 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8±0.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转阴组的IL-33水平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梅毒血清转阴组IL-3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无效组IL-3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梅毒血清转阴组治疗前的IL-33水平与无效组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③梅毒血清转阴组治疗前的IL-27和IL-33水平的相关系数r=-0.116,无显著相关性(P0.05);梅毒治疗无效组治疗前的IL-27和IL-33水平的相关系数r=0.167,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①IL-27及IL-33均参与机体抵抗TP的免疫应答;②高水平的IL-27可能有利于对TP的清除,而IL-33不利于清除TP。③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7水平较高,其血清RPR转阴可能性大。
【关键词】:梅毒 IL-27 IL-33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9.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5
  • 研究材料与方法15-19
  • 1. 研究内容15-16
  • 1.1 实验对象15-16
  • 1.1.1 实验对象来源及分组15
  • 1.1.2 诊断及入选标准15-16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16
  • 1.2.1 主要仪器16
  • 1.2.2 主要试剂16
  • 2. 研究方法16-19
  • 2.1 血清标本的收集及处理16-17
  • 2.2 血清 IL-27 的检测17
  • 2.2.1 原理17
  • 2.2.2 实验步骤17
  • 2.3 血清 IL-33 的检测17
  • 2.4 随访方法及疗效判断17
  • 2.5 统计方法17-19
  • 结果19-27
  • 讨论27-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5
  • 综述45-53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57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袁岳沙;李琦;刘梅;周少华;靳伟;;IL-27对哮喘患儿IFN-γ及IL-4的调节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7期

2 赵进;李伟;;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8年12期

3 王悦;徐艳萍;冯青杰;朱文会;刘ei;夏轶男;孟粹达;杨欣;;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7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02期

4 武明昌,朱慧兰,林蔼,杨日东,叶兴东,王振强,徐广坤;梅毒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年03期

5 施辛,戚宝康;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4期

6 曾文军,樊翌明,吴志华;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免疫表型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11期

7 郑利雄;李放娟;吴育庆;杜晓红;张桂梅;魏丽虹;齐晖;;梅毒患者血清IL-12、IFN-γ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8 王琰;陈精予;;3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IL-27、IFN-γ和IL-4检测与分析[J];现代免疫学;2013年06期

9 刘隽华;韩建德;陈木开;廖绮曼;陈小红;;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的免疫功能比较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年04期

10 刘藕根;黄清水;陈玉;姜美英;梁斌慧;曾敏帆;;IFN-γ,IL-10与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形成关系的探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54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4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6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