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BRAF基因在新疆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18 11:01

  本文关键词:BRAF基因在新疆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恶性黑素瘤 BRAF基因 实时定量PCR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检测恶性黑素瘤、色素痣及正常组织中BRAF基因表达,分析BRAF基因的表达与恶性黑素瘤临床表型的关系及其意义,探讨其与恶性黑素瘤形成及预后的关系,以期找到一个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同时探讨从恶性黑素瘤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2007-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皮肤科确诊的74例恶性黑素瘤石蜡包埋组织,并整理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并选取了35例色素痣及46例正常包皮的石蜡包埋组织。运用SYBR Green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BRAF基因在恶性黑素瘤织、色素痣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2-ΔCt,分析其mRNA表达与恶性黑素瘤临床表型关系。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恶性黑素瘤石蜡包埋组织提取的RNA质量,运用标准曲线及溶解曲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可行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 结果:1)74例恶性黑素瘤患者维吾尔族34例(45.9%),汉族40例(54.1%);男性39例(52.7%),女性35例(47.3%),男女之比:1.11:1;平均年龄55.6±14.3岁,其中"f45岁11例(14.9%),46-59岁20例(27.0%),≥60岁43例(58.1%);原发部位位于皮肤47例(63.5%),粘膜24例(32.4%),,其它3例(4.1%);其中原发于皮肤的47例患者中33例为肢端黑素瘤(70.2%)。2)维吾尔族、汉族恶性黑素瘤患者BRAF基因的表达水平(0.377±0.167)明显高于色素痣(0.159±0.167)、正常皮肤组织(0.134±0.050)(p0.01)。3)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恶性黑素瘤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等BRAF基因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恶性黑素瘤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的RNA可进行后续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溶解曲线呈单峰,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扩增效率基本一致。 结论:1)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发病年龄以45岁以上为主,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部位为肢端。2)BRAF基因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 BRAF基因 实时定量PCR 基因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英文缩略语表9-10
  • 前言10-12
  • 材料与方法12-20
  • 1.材料12-14
  • 2.实验方法14-19
  • 2.1 石蜡组织中总 RNA 的制备14-15
  • 2.2 逆转录合成 cDNA15-16
  • 2.3 cDNA 纯化16
  • 2.4 标准曲线的构建16-18
  • 2.5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反应18
  • 2.6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判读与数据分析18-19
  • 3.实验室质量控制19
  • 4. 统计学分析19-20
  • 结果20-27
  • 讨论27-32
  • 1.恶性黑素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27-28
  • 2.恶性黑素瘤的病因学研究28
  • 3.BRAF 基因表达与恶性黑素瘤关系的探讨28-30
  • 4.BRAF 基因表达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恶性黑素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探讨30
  • 5.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恶性黑素瘤石蜡包埋组织 mRNA 表达方法的探讨30-31
  • 6.问题与展望31-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文献综述37-42
  • 主要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作者简介43-44
  • 导师评阅表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刚;满玉红;毛西京;于挺敏;;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神经激肽1受体mRNA方法的建立及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2 朱琰琰;斯璐;迟志宏;崔传亮;盛锡楠;李思明;韩梅;郭军;;中国黑色素瘤患者BRAF基因突变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07期

3 练炼;马德亮;陶敏;;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0年02期

4 郭智俊;黄美云;肖宁新;;恶性黑色素瘤86例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09期

5 韩睿;程浩;朱可建;;恶性黑素瘤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8期

6 汤贤英;孙永苹;马锐;朱红倩;田祖国;孙万邦;姚新生;;采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法监测人TCR alpha链CDR3谱系漂移技术的初步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年08期



本文编号:557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57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