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补骨脂注射液联合NB-UVB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9 11:02

  本文关键词:补骨脂注射液联合NB-UVB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人黑素瘤A细胞 补骨脂注射液 NB-UVB 酪氨酸酶活性 黑素含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黑素的合成以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两者协同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一定浓度的补骨脂注射液(稀释后浓度为0.5%)联合一定剂量的NB-UVB(22m J/cm2)共同作用于人黑素瘤A375细胞后,通过MTT法观察其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Na OH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补骨脂注射液+NB-UVB组中A375细胞培养至48h,72h后检测到的细胞增殖情况与单一补骨脂注射液组、NB-UVB组及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骨脂注射液+NB-UVB组均显示可上调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及黑素的生成量,且与各实验干预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补骨脂注射液(稀释后浓度为0.5%)联合一定剂量的NB-UVB(22m J/cm2)可以协同促进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上调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从而达到促进黑素合成的效果。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人黑素瘤A细胞 补骨脂注射液 NB-UVB 酪氨酸酶活性 黑素含量
【分类号】:R739.5
【正文快照】: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后天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临床常表现为因黑素细胞数目及功能下降而形成的皮肤及黏膜色素脱失斑[1]。虽然影响黑素合成及代谢的因素诸多,黑素合成机制也较为复杂,但紫外线和不少化学物质是影响和调控皮肤颜色的两大重要因素[2]。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鹰;李海东;孙仁美;曾志华;;补骨脂对SCF/Kit/MITF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9期

2 万东芳;;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UVB治疗白癜风[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4期

3 张宪旗;冯捷;牟宽厚;张宪旗;冯捷;牟宽厚;马慧群;牛新武;刘超;党倩丽;;Effects of Single Herbal Drugs on Adhesion and Migration of Melanocyte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5年03期

4 王银娟;何黎;顾华;;黑素合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家祺;何黎;刘玮;李利;郭美华;吕乐春;吴文娟;徐丹;涂颖;;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病样本库的建立,管理及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14年05期

2 李超;;白癜风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2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27期

3 刘春平;张涛;;协日嘎-4喷雾剂提取工艺的优化[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年03期

4 郭建;张涛;宋宏春;;药效学优化蒙药“协日嘎-4”喷雾剂的提取方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年06期

5 张文强;;他卡西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2期

6 吴一菲;曹萍;王晓川;高飞;薛琴;;308nm激光联合胡椒碱在白癜风动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28期

7 吴一菲;曹萍;王晓川;高飞;薛琴;;308nm激光联合胡椒碱对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12期

8 杨登科;汪黔蜀;叶飞;李立纪;邹雁宁;王军;;复方紫归片治疗白癜风豚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12期

9 许兆毅;张峻岭;张丹丹;古昕平;王琳;;中医药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年04期

10 续睿;;两种波长LED窄谱紫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宏宾;王友力;曹毅;;白芷在损容性皮肤病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天晶;菟丝子体外和在体实验中对黑素代谢的作用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中梅;复方补骨脂擦剂与三白冲剂联合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2 王艺淳;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芍药苷对人表皮黑色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3年

3 武松江;补骨脂联合NB-UVB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顾华;罗雯;刘付华;何黎;;无创性皮肤测试在黄褐斑临床分型中的应用及意义[J];皮肤病与性病;2012年02期

2 马慧群,冯捷,张宪旗,牟宽厚,刘超,牛新武,党倩丽;补骨脂、白芷对黑素细胞迁移和黏附影响的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7期

3 傅琳玲,朱文元;单味中药对体外培养毛囊生长影响的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4 李红文;张江安;;补骨脂注射液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10期

5 牟宽厚;马慧群;张宪旗;冯捷;;内皮素-1和干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肌动蛋白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11期

6 李永伟,许爱娥,Ruth Halaban;单味中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基因和c-kit基因表达的激活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0期

7 张汝芝;朱文元;马佳;;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接触性共培养方法的建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鑫;李惠;;黑素瘤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10期

2 刘欣;;54例皮肤黑素瘤临床回顾[J];临床医学;2009年06期

3 相洪琴;;痣的数量与黑素瘤的关系[J];黑龙江医药;1989年01期

4 相洪琴;;黑素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国外医学情报;1993年07期

5 Bergman W ,吴巍斌;黑素瘤的前期损害[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4年02期

6 盛楠,王强,李艳,陈志强;良性幼年头皮黑素瘤恶变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2期

7 刘燕;;黑素瘤厚度有助于其恶性和信号淋巴结取样的预测[J];国外医学情报;2004年04期

8 Tyler I. ,Rivers J.K.,Shoveller J.A. ,Blum A. ,张宪旗;英国、哥伦比亚和加拿大的黑素瘤筛查[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9 Luftl M.,S■huler G. ,Jungbluth A.A. ,牛新武;癌症睾丸抗原可能有助于黑素瘤的诊断[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5期

10 林向飞,骆丹,闵玮;紫外线反应性黑素瘤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天文;孙东杰;李春英;何弘;李廷慧;刘玉峰;李青;黄高升;马福成;刘友生;柳凤轩;闫小初;刘东梅;刘荣卿;刁应春;郝飞;钟白玉;;中国西部两大医院20年皮肤黑素瘤回顾[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孙东杰;高天文;李春英;何弘;李廷慧;刘玉峰;李青;黄高升;刘友生;柳凤轩;闫小初;刘东梅;刁庆春;郝飞;钟白玉;;甲黑素瘤临床、病理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高天文;;黑素瘤的早期诊断策略[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高天文;;临床及病理误诊的黑素瘤分析[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严建良;;双侧大趾“黑素瘤”1例[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冯义国;袁景奕;王俊民;李伯埙;;多发性Spitz痣一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王家璧;王宏伟;刘跃华;方凯;;侵袭性恶黑素瘤患者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刘晓艳;方红;;靶向乙酰肝素酶的miR-HPSE-shRNA降低IL-8及CXCL-1表达有效抑制黑素瘤侵袭转移[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黑素瘤治疗吸引跨国药企眼球[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王迪;黑素瘤治疗:困境和希望并存[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陈周;室内美黑 小心引瘤上身[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何德功;图像输电脑新法诊断黑素瘤[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韩梁;“重大突破”助黑素瘤患者延长生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国华;日本开发出黑素瘤诊断新方法[N];保健时报;2003年

7 李明;V_(D)受体基因突变带来黑素瘤风险[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新讯;新型免疫疗法——抑制黑素瘤复发[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教授 李航;恶性还是良性 看ABCD[N];健康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李敏;黑痣别随便“点”[N];卫生与生活;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淼;从大容量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黑素瘤特异性抗体[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时晓辉;黏膜黑素瘤c-KIT及BRAF基因突变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2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62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