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窄波UVB联合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手部汗疱疹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7-28 16:22

  本文关键词:窄波UVB联合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手部汗疱疹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汗疱疹 窄波UVB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摘要】:探讨窄波UVB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局部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手部汗疱疹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60例手部汗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和局部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其中治疗组同时给予每周三次的窄波UVB照射,对照组无。治疗3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及观察不良反应。治疗组有效26例,对照组有效1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窄波UVB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局部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手部汗疱疹的近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汗疱疹较好的疗法之一。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汗疱疹 窄波UVB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分类号】:R758.23
【正文快照】: 皮炎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通常病因复杂、病情反复。汗疱疹(Pompholyx)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dyshidrotic eczema),是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多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反复发作。发病原因也尚未完全明确,现多认为是一种内源性非特异性的皮肤湿疹样反应[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洪明,毕志刚;紫外线治疗皮肤病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3期

2 罗静;钱奕红;潘卫利;;NB-UVB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10期

3 杨雪源,胡兹嘉,毕志刚,顾军,范卫新,王塞枫,于浩,娄冬华;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1期

4 杨宝琦,赵娜,张福仁;银屑病光疗和光化学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艳;王再兴;杨森;张学军;;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9年05期

2 于娟;张玉杰;顾伟;李健华;商福民;;NB-UVB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RANTES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吴军;张国威;何威;何云志;黄海;王儒鹏;黎智;;口服芳维A酸乙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8年12期

4 蔡碧珊;;窄谱中波紫外线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和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年06期

5 刘巧珍;王井妹;陈伟;陈湘;;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分析及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成戎;;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6期

7 王生;;NB-UVB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4期

8 方治翔;何咏;邓列华;;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6期

9 郝玉玲;张红;;窄波UVB光疗法治疗52例银屑病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10期

10 张景龙;白雪;张楠;;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景东;绞股蓝抗皮肤光老化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孟祥光;开发中国人药物基因组信息库及观察早期肾移植术后病人CYP3A和ABCB1基因多态对环孢素A药代动力学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虎;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李相君;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及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禹;克廷肤治疗儿童湿疹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1年

4 迟慧彦;清热除湿口服液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5 李亚婷;联合应用NB-UVB与他克莫司对小鼠他克莫司透皮吸收及IL-10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秀梅;窄波UVB联合药物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张春;加味土槐饮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赵丽娟;甘石青黛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刘玉洁;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谢筱多;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探索[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洪明,毕志刚;紫外线治疗皮肤病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3期

2 杨敏,王宝玺,常建民;紫外线照射对皮肤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05期

3 廖康煌,阎春林,王漪;日光反应性皮肤型的测定及其意义 [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年05期

4 李世泰,俞宝田,谢勇,冯景春,李红春,王宝明,方凯,王玉琪,闫岩;PUVA/UVB治疗银屑病60例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年02期

5 涂平;刘玲玲;陈喜雪;王爱萍;马圣清;;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30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年04期

6 王家璧;刘跃华;冯景春;;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年04期

7 颜艳;鞠梅;于建斌;毕志刚;陈昆;顾恒;;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春梅;邹德君;肖荣权;;UVB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脏病30例[J];医学信息荟萃;1993年01期

2 祁怀山,鲁智勇;得宝松局封联合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49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03期

3 吉玺;骆丹;缪旭;林向飞;;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减轻UVB诱导的朗格汉斯细胞凋亡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6期

4 陈富刚;;曲安奈德局封联合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年12期

5 刘媛;杨文;陈美蓉;姚进;蒋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抑制UVB介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1年06期

6 徐丽贤;骆丹;吉玺;林向飞;朱洁;缪旭;;UVB诱导皮肤免疫抑制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光保护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9期

7 顾伟程;;中波紫外线(UVB)治疗手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4年03期

8 王吉松;;穴位埋线联合窄波UVB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年04期

9 王平,毕志刚;UVB诱发皮肤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周渐云;梁裕华;;消白酊联合窄波UVB治疗白癜风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家福;罗文辉;李菲;;UVB与匹多莫德对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朱瑾波;陈慧灵;曹伟杰;;博禾祛斑霜及其主要成分UVB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干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3 谢晓莉;;窄频紫外光(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A];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查永生;;窄波UVB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汝芝;朱文元;谢芳;韩洪方;;植物提取物对UVB诱导的色素沉着斑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吴迪;许阳;周炳荣;骆丹;;黄芩苷对UVB辐射后光产物产生及清除的影响[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郑思俊;张庆费;夏檑;侯庆武;林明锐;;上海人工绿地群落UVB屏蔽效率与冠层特征关系初步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亮宇;UVB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辐射损伤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雪;头发纤维表面受UVB辐射损伤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2 陈善文;极大螺旋藻和微小小球藻对UVB增强及有机质增富的响应[D];暨南大学;2001年

3 张水奎;UVB辐射与N沉降复合作用对毛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4 范饶千;芍药苷对UVB诱导HaCaT细胞P5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4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84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4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