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CD147与GLUT1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7:27

  本文关键词:CD147与GLUT1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D147 GLUT1 糖酵解 恶性黑素瘤 葡萄糖摄取


【摘要】:研究目的: CD147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中的一种跨膜糖蛋白,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CD147能促进恶性黑素瘤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新生,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member1GLUT1)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膜的跨膜糖蛋白,介导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转运,在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CD147与GLUT1在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及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相互作用的研究,明确其作用位点,在细胞中对于葡萄糖摄取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1.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明确CD147、GLUT1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 2.运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A375细胞中CD147与GLUT1的定位。 3.构建GLUT1与CD147全长及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 4.运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CD147与GLUT1相互结合,共转染GLUT1质粒及CD147的不同缺失突变体质粒至工具细胞293FT,分析CD147与GLUT1相互结合的位点。 5.分别用A375及A375稳定干扰CD147细胞行裸鼠皮下成瘤。运用micro PET/CT成像技术检测两组裸鼠葡萄糖摄取的变化。然后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移植瘤中CD147与GLUT1的表达。 研究结果: 1.免疫组化检测出GLUT1与CD147在人恶性黑素瘤中均有表达且二者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细胞免疫荧光发现A375细胞中CD147与GLUT1在细胞膜存在共定位现象。 3.成功构建了GLUT1与CD147全长及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 4.Co-IP验证GLUT1与CD147相互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证实CD147与GLUT1相互结合的区段位于CD147胞外第二个Ig样结构域。5.CD147干扰的A375细胞与正常A375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micro PET/CT扫描显示干扰CD147后裸鼠裸鼠移植瘤摄取葡萄糖明显下(P0.05)。且免疫组化结果证实,干扰CD147组的移植瘤中,CD147与GLUT1的表达明显下降。 结论 CD147分子不仅能与GLUT1相互作用,CD147与GLUT1相互结合的区段位于CD147胞外第二个IgG样结构域,且CD147能正调节恶性黑素瘤细胞葡萄糖转运过程,为CD147参与恶性黑素瘤的糖酵解过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CD147 GLUT1 糖酵解 恶性黑素瘤 葡萄糖摄取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9.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略语表10-11
  • 前言11-14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14-29
  • 1.1 材料14-20
  • 1.1.1 主要试剂14-16
  • 1.1.2 主要耗材16
  • 1.1.3 主要仪器16-18
  • 1.1.4 主要自制溶液配方18-20
  • 1.1.5 细胞株20
  • 1.2 方法20-28
  • 1.2.1 免疫组化20-21
  • 1.2.2 裸鼠成瘤模型的建立21
  • 1.2.3 microPET/CT扫描21
  • 1.2.4 分子克隆与PCR21-25
  • 1.2.5 细胞培养25
  • 1.2.6 细胞免疫荧光25-26
  • 1.2.7 免疫共沉淀26-27
  • 1.2.8 Western Blot27-28
  • 1.3 免疫组化评分标准28
  •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28-29
  • 第二章 结果29-37
  • 2.1 CD147与GLUT1在恶性黑素瘤组织微阵列芯片中的表达的相关性29-32
  • 2.2 免疫荧光检测CD147与GLUT1共定位32
  • 2.3 CD147与GLUT-1相互作用32-34
  • 2.4 荷瘤裸鼠肿瘤组织~(18)F-FDG摄取的扫描34-37
  • 第三章 讨论37-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综述43-52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智琦;微管相关蛋白2基因转染抑制恶性黑素瘤细胞生长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4期

2 龙朝钦,邓军,钟白玉,郝飞;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效应对体外培养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的物理学干预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0期

3 李雅琳;焦振山;张玉环;刘栋;;栀子苷、黄芩苷、华蟾酥毒基对体外培养的B16恶性黑素瘤细胞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4 余德厚,陆洪光,程波,吴承龙,牟霞,汪宇;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对B16恶性黑素瘤细胞的杀伤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0期

5 涂亚庭,陶娟,黄长征,张杏平,张丽霞,沈关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iRNA对恶性黑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5期

6 权锦花;高明阳;;MCL-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光镜和电镜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10期

7 田羽;;抗体截获皮癌细胞[J];国外医学情报;1988年23期

8 侯麦花,朱文元,卢新政;三氧化二砷对小鼠恶性黑素瘤细胞Cloudman S91的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4期

9 余晶晶,盛晚香,鲁英,王玉,余月英,黄霞;腺病毒介导p27mt基因转移诱导恶性黑素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09期

10 殷河慧;廖文俊;王岩;谢杨新;高天文;;RNA干扰技术抑制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中淋巴样增强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雅琳;焦振山;张玉环;刘栋;;栀子苷对体外培养的B16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分化诱导和促凋亡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春英;高天文;李廷慧;孙东杰;李强;高鸽;刘玉峰;;人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编码基因反义核酸对人黑素细胞及恶性黑素瘤细胞影响的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吴丽莎;唐丽梅;李岱;赵爽;阳丹雯;粟娟;匡叶红;陈翔;;白黎芦醇通过上调miR-492抑制CD147的表达而促进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凋亡[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明阳;联合应用反义Bcl-x1和反义Mcl-1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细胞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龙婷婷;CD147与CAML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XP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翟瑞峰;RNAi沉默WT1基因逆转恶性黑素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3 权锦花;MCL-1反义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4 罗钟玲;CD147与NDUFS6结合对恶性黑素瘤细胞线粒体功能和凋亡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5 高田原;CD147与GLUT1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陈恒君;DKK1对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艳;联合应用反义Bcl-xl和反义Mcl-1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8 蒋明浩;CD147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GLUT-1、4表达和功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9 马慧芳;联合应用WT1-siRNA和人参皂甙Rg3对恶性黑素瘤细胞WM451耐药性的逆转[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正想;PPO基因沉默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3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593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