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c-Abl激酶在MMP-2介导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0:04

  本文关键词:c-Abl激酶在MMP-2介导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肿瘤细胞侵袭 侵袭性伪足 c-Abl激酶 MMP-2


【摘要】:肿瘤转移是肿瘤恶性化的标志,也是临床致死的主要原因。它的发生过程涉及到血管发生,胞外基质重塑,细胞迁移运动等过程,其中肿瘤及相关癌旁组织对肿瘤外部基质的改造对于肿瘤成功转移十分重要。肿瘤细胞对胞外基质的改造涉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大量水解酶的协同表达,同时,还需要细胞内部信号转导的协同调控。c-Abl激酶是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高表达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它可以同肌动蛋白骨架直接结合,,或协同其他激酶分子,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存活以及细胞运动等多种生命活动过程。 本论文关注了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中c-Abl激酶对MMP-2介导的细胞侵袭过程的影响机制问题,初步探讨了c-Abl激酶在A375细胞中参与MMP-2的表达,分泌以及活化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Abl激酶不影响MMP-2的表达,但对MMP-2的分泌起到促进作用,对proMMP-2的活化过程起负调控作用。同时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c-Abl激酶抑制前后MMP-2与整合素αvβ3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c-Abl激酶能够通过参与调节MMP-2与整合素αvβ3的相互作用,加强MMP-2在细胞表面的定位,间接促进肿瘤细胞对胞外基质的定向改造。另外,我们还通过免疫荧光技术,以F-actin为信号蛋白检测了A375细胞侵袭性伪足在c-Abl激酶抑制前后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c-Abl激酶加强了侵袭性伪足的形成,抑制了大型粘着斑的聚合,综合性地对肿瘤细胞恶性侵袭起到促进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初步表明,c-Abl激酶通过多个环节协同调控了A375细胞对胞外基质的改造。 本结果为进一步系统探知c-Abl激酶在A375细胞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对抗癌药物靶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肿瘤细胞侵袭 侵袭性伪足 c-Abl激酶 MMP-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23
  • 一、 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8-10
  • (一) 肿瘤转移8
  • (二) 肿瘤转移过程中细胞侵袭和迁移运动8-10
  • 二、 Cc--AABbLl 激酶综述10-19
  • (一) c-Abl 激酶的发现10-11
  • (二) c-Abl 激酶的分类、亚细胞定位、晶体结构及活化机制11-16
  • (三) c-Abl 激酶功能研究进展16-19
  • 三、 明胶酶 gelatinase 综述19-22
  • (一) 明胶酶的分类、基本结构和底物19-20
  • (二) 明胶酶的活化机制20-22
  • (三) 明胶酶参与个体发育和肿瘤侵袭22
  • 四、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2-23
  • 材料与方法23-31
  • 一、 实验材料23-26
  • (一) 细胞、菌株、质粒及抗体23
  • (二) 试剂和酶类23
  • (三) 培养基和主要溶液23-25
  • (四) 主要仪器设备25-26
  • 二、 实验方法26-31
  • (一) 细胞培养与冻存26
  • (二) 细胞转染技术26
  • (三) SDS-PAGE26-27
  • (四) Western-Blot27
  • (五) RT-PCR27-28
  • (六) Transwell 肿瘤细胞侵袭实验28
  • (七) 免疫荧光双标记实验28-29
  • (八) 免疫共沉淀实验29
  • (九) 明胶酶谱实验29-31
  • 结果与分析31-39
  • 一、 c-Abl 激酶参与 A375 细胞侵袭31-33
  • 二、 c-Abl 激酶对 A375 细胞侵袭调节与 MMP-2 的分泌和活化相关33-36
  • 三、 c-Abl激酶可能通过影响整合素αvβ3与MMP-2的结合参与细胞侵袭36-37
  • 四、 c-Abl 激酶可能参与调节侵袭性伪足的组装影响细胞侵袭37-39
  • 讨论39-42
  • 一、 c-Abl 激酶对 A375 细胞的迁移运动和胞外基质重塑均发挥作用39-40
  • 二、 c-Abl 激酶参与明胶酶的调节40
  • 三、 c-Abl 激酶调控 A375 细胞侵袭的可能分子机制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淑静;;脉络膜和睫状体的恶性黑色素瘤[J];医学文摘(眼科学);1964年03期

2 ;脉络膜及睫状体的良性黑色素瘤(痣)[J];医学文摘(眼科学);1966年03期

3 周雅芳,贾泰元;恶性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广泛转移并引起脾脏破裂1例报告[J];新医学;1986年10期

4 徐延德,刘振华;恶性黑色素瘤侵犯邻近骨组织误诊两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5 张孝通,吴学愚,常荣先;70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J];肿瘤;1990年02期

6 马栋才;张燕;李清芬;;喉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J];河北医药;1991年03期

7 任勇亚,高国亮;原发性结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1993年02期

8 杜向慧;杨关海;;鼻咽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J];浙江肿瘤;1994年02期

9 高建钢,张瑞明,张丽英,王光;乳腺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J];实用肿瘤杂志;1995年03期

10 黄维彦,王江辉;乳房恶性黑色素瘤2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德权;倪杏艳;车敦发;胡文星;;误诊为甲癣的甲下恶性黑色素瘤1例[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杜培革;吕刚;田丹;安丽萍;韩笑;徐广宇;杨松;高莉囡;;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转移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北京快中子治疗协作组;;快中子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初报[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4 苏立众;徐文娟;陈盈;;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分析[A];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许建锋;;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1例的超声表现[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超声诊断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张英;;32例恶性黑色素瘤的术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林国础;邱蔚六;张锡泽;陆昌语;顾基中;周国瑜;;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评估[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8 陈腊梅;王宁;廖明俊;张代伦;;恶性黑色素瘤乳腺转移一例[A];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罗峻;;鼻侧切开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护理[A];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佳佳;郭红燕;韩劲松;乔杰;;女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伦;应加强恶性黑色素瘤防治[N];科技日报;2007年

2 王亦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科技日报;2006年

3 天津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教授 邢汝维;痣与黑色素瘤易区分[N];健康时报;2007年

4 王伦;国内首家恶性黑色素瘤病区成立[N];科技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张献怀;304医院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有新法[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受访专家 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病区主任 郭军邋采访者 王伦 刘晨;黑色素瘤早治疗可痊愈[N];健康报;2007年

7 倪方;黑色素瘤早治疗可痊愈(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特约记者 崔玉艳;突然便血小心恶性黑色素瘤作怪[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新思路啃掉了黑色素瘤[N];保健时报;2006年

10 张献怀;成功治愈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梅;c-Abl激酶在整合素α_vβ_3介导的黑色素瘤细胞黏着和迁移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楚芳;c-Abl与泛素类似蛋白hPLIC-2的相互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夏玲芳;44例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4 佟海滨;c-Abl激酶参与调控β2整联蛋白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荆玉起;c-Abl酷氨酸激酶参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厚勇;恶性黑色素瘤中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癌基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时蕾;炎性微环境对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血管化和预后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国强;癌基因PPO在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体内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韩春荣;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肿瘤微血管构筑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宏;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恶性黑色素瘤中的研究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茹;c-Abl激酶在MMP-2介导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超;c-Abl激酶对整合素αvβ3介导的肿瘤细胞迁移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中秋;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0年

4 祝晓蕾;8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俊凤;细丝蛋白A的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6 赵彬;c-Abl激酶与Vav1在调节中性粒细胞迁移运动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雪飞;足底恶性黑色素瘤的切除与创面修复[D];吉林大学;2012年

8 郭丰霞;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9 刘静;若干分子标志物及临床特征与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多因素相关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杜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33例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03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603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