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1 16:42

  本文关键词: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脑膜血管型梅毒 临床特点 预后


【摘要】:目的脑膜血管型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脑膜及脑实质内血管的梅毒性动脉内膜炎,可致局部缺血和梗死。文中探讨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预后转归,以期为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7年12月至2015年3月确诊的14例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完成对患者10.2~37.9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预后。结果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主要以眩晕、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起病,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病灶散在多发,头颅CTA/MRA可见颅内血管狭窄。实验室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其中脑脊液蛋白浓度9例升高,葡萄糖4例偏高。经大剂量足疗程驱梅治疗后,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3个月预后良好者(改良Rankin量表≤2分)达78.57%,长期预后良好者达85.71%。结论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影像学病灶散在多发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经足量全程的青霉素治疗后预后良好。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脑膜血管型梅毒 临床特点 预后
【分类号】:R759.13
【正文快照】: 0引言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10%~25%的早期梅毒患者可转化为神经梅毒[1]。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是神经梅毒的一种,通常发生在梅毒感染后的10年内[2-3]。近年来,神经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4]。随着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实质型神经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而脑膜血管型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仕芳;陈滢;林海谅;林弘;;以癫沲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07期

2 阳清伟;郑维红;王显锏;曾艳;;神经梅毒患者的首发症状及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8年06期

3 曹和琴;金杨;胡文宏;;神经梅毒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6期

4 王娟;储照虎;;6例神经梅毒临床分析(附2例典型病例)[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4期

5 吴永雄;李碧霞;;神经梅毒五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年10期

6 黎志刚;曾仁山;;神经梅毒32例临床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年05期

7 管海宏;朱武生;车敦发;;神经梅毒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4期

8 孙晓东;程丰;施辛;徐国旭;刘春风;;以复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文献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6期

9 张强;兰晶;张其梅;李耀彩;;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6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0年07期

10 原铁铮;王慕一;;以头疼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庆阳;;神经梅毒10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涂江龙;吴伟;熊友生;艾陆军;;神经梅毒(附3例报道)[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次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蒙秉新;;我国神经梅毒发病情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石强;黄旭升;黄德晖;于生元;管维平;吴卫平;蒲传强;;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诊断——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冯永芳;陈春梅;孔庆云;张开;刘雯;;神经梅毒误诊一例[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谭燕;方雅秀;施海姗;郑东;;80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张宇;;神经梅毒9例临床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蒋法兴;胡白;汤其强;赵政龙;吴爱丽;张思平;廖理超;刘金丽;周海林;王千秋;;18例神经梅毒患者回顾性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漆学良;涂江龙;黄卫;卢洁;熊友生;邓丽影;;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杨森;;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治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y,

本文编号:605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605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