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miR-133a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膜突蛋白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4 06:29

  本文关键词:miR-133a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膜突蛋白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恶性黑色素瘤 膜突蛋白 miRNA-a 侵袭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33a(micro RNA-133a,miR-133a)对人类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的膜突蛋白(moesin)表达及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方法以脂质体介导质粒体外转染的方法上调MM细胞系SK-mel-28和A375中的miR-133a的表达水平,然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oesin的表达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oesin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MM细胞系中miR-133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黑色素细胞,而moesin的表达(RNA和蛋白)则高于正常黑色素细胞。MM细胞中miR-133a上调后moesin表达显著下降,细胞的侵袭能力也显著降低。结论 MM中miR-133a可能对moesin的表达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机制可能与MM的侵袭转移相关。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膜突蛋白 miRNA-a 侵袭
【分类号】:R739.5
【正文快照】: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该肿瘤侵袭力强、对放化疗不敏感、死亡率高。近年来MM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上升速度可能仅次于肺癌[1]。MM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是其高侵袭转移力[2-3]。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改善M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汉;刘颖;曹秀峰;;miRNA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7期

2 王丽芳;陈垦;臧林泉;张海涛;张正兵;彭彤;;黄连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J];广东医学;2014年12期

3 黄艰;文欣荣;崔剑;易斌;顾建腾;鲁开智;;结肠癌术后硬膜外(静脉)自控镇痛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6期

4 李明;施瑞华;;微小RNA与食管癌:小分子和大功能[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04期

5 尧晓芬;赖东梅;;卵巢癌干细胞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年06期

6 陈思;张荣;;MicroRNA-143在肿瘤与心血管等方面的研究状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07期

7 江黎黎;姜瑜;;hsa-miR-125a-3p是RhoA-肌动蛋白途径的负性调节因子[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8 于兰;杨云生;;MicroRNAs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年12期

9 薛刚;黄静;张慧芹;张文静;吴靖芳;尚小领;;三叶因子3和SDF-1/CXCR4生物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02期

10 刘启祥;杨洋;张爽;崔明花;林贞花;韩龙哲;;Ezrin蛋白过表达在子宫颈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晓品;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转移及逆转肿瘤耐药中的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2 曹邦荣;癌旁组织中EMT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对肺癌、乳腺癌、肝癌预后的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杨浪;胃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周园红;TLR4配体和H_2O_2激活的non-Smad信号可增强TGF-β1信号进而促进非侵袭性乳腺癌细胞获得转移潜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苏凯;TC-1(c8orf4)在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和侵袭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严慧;化疗药物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向肿瘤干细胞转化的EMT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杨浩;miR-140-5p通过靶向调节TGFBR1和FGF9抑制肝细胞癌增殖和侵袭转移[D];中南大学;2013年

8 杜鹃;MicroRNA-133b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靶基因的筛选[D];中南大学;2013年

9 金重赢;MicroRNA在雷帕霉素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中的作用及机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吴建军;NNK诱导肺癌发生过程中循环microRNA标志物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申篪;KB细胞中SPATA5L1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宋阳阳;Notch通路在TGF-β1诱导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鲍美美;非洲防己碱抗人转移性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刘丽;卵巢癌不同淋巴结转移潜能细胞分泌蛋白差异分析及淋巴管微环境诱导其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宋敏;Notch1、4受体过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6 昂琳;Fasci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国军;反义微小miR-29b对体外膀胱癌细胞生长的作用[D];南华大学;2013年

8 赵潇;Fascin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相互作用诱导胰腺癌细胞转移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莹;miR-506抑制胃癌转移的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管晓翠;血清microRNA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志平,胡学庆,马奇,邵哲人;跟部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J];实用肿瘤杂志;2000年06期

2 张伟;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0年06期

3 何晓荣,皮正超;17例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0年06期

4 李鸿江,李华东,许朝祥;胃恶性黑色素瘤广泛转移1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2期

5 刘建军,臧建华,付明花;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0年04期

6 罗浩,张成兰,徐晓红;腋下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1例[J];黑龙江医学;2000年02期

7 蒙志斌,黄卓正,曾爱屏;恶性黑色素瘤128例临床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年05期

8 孔庆彩,闫艳;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十二指肠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年06期

9 刘玉辉,孙宝玉;双乳恶性黑色素瘤1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0 蒲念;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3例误诊分析[J];四川医学;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亚庭;李延;陶娟;刘业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文俊;江华;林子豪;袁湘斌;赵耀忠;孙美庆;章建林;张盈帆;;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俞新民;熊文;;恶性黑色素瘤34例临床及预后分析[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林飞燕;谢宗宙;王泉江;;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张英;;32例恶性黑色素瘤的术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罗峻;;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的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杨祚璋;马翔;杨达宽;黄云超;许建波;谢琳;钱保生;袁涛;;手指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北京快中子治疗协作组;;快中子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初报[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9 洪明理;丛敏;李云生;付治锋;任家强;;恶性黑色素瘤的电镜观察[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邱志利;郑根建;周岚;林松;屈道利;;口腔颌面颈部恶性黑色素瘤77例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伦;应加强恶性黑色素瘤防治[N];科技日报;2007年

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师英强;手脚易长恶性黑色素瘤[N];健康时报;2009年

3 编译 李勇;恶性黑色素瘤新药开发前景可期[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北京肿瘤医院 王伦;小心黑痣变成恶性黑色素瘤[N];北京日报;2005年

5 记者 何德功;诊断早期恶性黑色素瘤有新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天津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教授 邢汝维;痣与黑色素瘤易区分[N];健康时报;2007年

7 通讯员 王伦邋盛锡楠;国内首例隔离肢体热灌注技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完成[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朱国旺;提高认识 规范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朱国旺;隔离肢体热灌注 改善恶性黑色素瘤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王伦;警惕黑痣成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芳;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谱[D];四川大学;2004年

2 殷迪;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运载Stat3-siRNA质粒治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凯;细丝蛋白A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化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4 谢小雪;不同温度热疗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5 郑东辉;载药纳米微粒对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作用体内、体外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国强;癌基因PPO在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体内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吴宏;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恶性黑色素瘤中的研究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8 王永晨;Fas/FasL、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细胞凋亡与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厚勇;恶性黑色素瘤中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癌基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韩春荣;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肿瘤微血管构筑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中秋;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0年

2 徐迎春;下肢恶性黑色素瘤11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俊凤;细丝蛋白A的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4 祝晓蕾;8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田海英;147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6 苑超;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郭丰霞;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苏佳黎;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7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4年

9 丛宁;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研究及文献回顾[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志勇;多西环素抑制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初步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18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618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d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